1999年,内蒙古一农民被债主追债,无奈之下逃进了自家地窖。生活窘迫的他,在深夜

雨后新清世界 2025-05-19 01:31:28

1999年,内蒙古一农民被债主追债,无奈之下逃进了自家地窖。生活窘迫的他,在深夜痛哭流涕。可没想到,被他眼泪浸湿的地面,竟然冒出了金色的光芒。 那时候全国都在搞市场经济,有人赚得盆满钵满,也有人像李献功这样,差点翻船。他这商海一游,直接游到家徒四壁,还背上了两万大洋的债。逃债逃到地窖里,李献功也是够惨的。不过,他这一哭,竟然哭出个宝贝来——一块金牌,还是他老爹留给他的,只不过他一直没当回事儿。 第二天一早,他就找朋友找了个收藏家刘振春来瞧瞧。刘振春一看,觉得这金牌不简单,又找了更牛的专家张国林来鉴定。结果一测,这金牌含金量高达58.44%,重量足足有350克,尺寸也挺大,25.7厘米长,8厘米宽,薄得跟纸似的,只有0.1厘米。俩人一看,这绝对是宝贝啊,愿意出一万二买下来。李献功呢,急着用钱,二话不说就卖了。 可当俩人看到金牌上刻着“张字九十六号”这几个简体字时,心里就开始嘀咕了:这玩意儿不会是博物馆跑出来的吧?查了老半天,才确定不是。结果,李献功这边刚拿到钱,那边就后悔了,觉得自己按金价算亏大了,于是又想把金牌要回来,卖给金匠多赚点。结果金匠一看,说含金量不到50%,这下李献功傻眼了。 最后,这金牌兜兜转转,落到了内蒙古大学副教授包祥手里。包教授一眼就看出来了,这是元朝忽必烈那时候的圣旨金牌啊!上面刻的还是罕见的“巴思八文”,那可是皇帝给高官贵宾的身份证明,无价之宝啊!包教授大手一挥,花了五万二,把那块金光闪闪的牌子给收入囊中,然后二话不说,直接送给了内蒙古大学民族博物馆。这下可好,这块独一无二的宝贝成了研究蒙元历史的“金钥匙”,让大伙儿对古代文明的辉煌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至于李献功嘛,他的故事就像那晚地窖里闪了一下就灭的灯,虽然亮堂过那么一小会儿,但最后还是回归到了平淡无奇的日子里。

0 阅读:1030

评论列表

奋飞

奋飞

2
2025-05-19 17:36

逃债!不是什么好人

雨后新清世界

雨后新清世界

雨后新清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