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胡适心脏病发作猝然离世,三年后,他的初恋情人韦莲司给遗孀江冬秀寄来了

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2025-05-17 13:24:16

1962年,胡适心脏病发作猝然离世,三年后,他的初恋情人韦莲司给遗孀江冬秀寄来了一大包东西。江冬秀以为这是韦莲司羞辱她来了,不曾想,打开包裹后,她却感动得泪流满面。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韦莲司) 1914年,身在异国他乡的胡适,结识了一位美丽的少女,胡适称呼她韦莲司。两人相差5岁,韦莲司非常钦佩胡适的才学,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在美国期间两人频繁交往,发展出了亦师亦友亦恋人的多重关系。 胡适的一生,大约有26年都呆在美国,这里可以说是他的第二故乡。在此期间,他一直保持着与韦莲司的友谊,这是一种非常纯粹的超乎恋人的关系,他们就像是一对精神伴侣。 在美期间胡适先后认识过很多人,其中包括不少他的粉丝和仰慕者,但唯独与韦莲司,发展出了一段跨越时空的友谊。据说,两人经常一起外出漫步,讨论文学、哲学等方面的问题,彼此非常投缘,总有说不完的话。 刚到美国时胡适很不习惯,他在日记中倾吐了自己的不快,认为彼时的很多美国学生不愿意静下心来读书,谈吐粗鲁无礼,思想也很浅薄。而韦莲司的出现,却仿佛他昏暗生活中的一束阳光。 韦莲司比胡适年长,思想和见地也相对成熟一些,在胡适的精神成长中,她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在胡适的日记中有过这样的记载,他说自己曾经带着有色眼镜看待女性,但自从认识韦莲司之后,他这些刻板的观念都随之改变了。 最令他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韦莲司独立自由的灵魂,胡适感叹到,我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就是培养一个这样的灵魂。 除此之外,韦莲司特立独行的性格也深得胡适欣赏。她既不是东方女性那种含蓄温婉,也不是西方过分开放热烈的性格,反而有些孤傲,或者说是狂傲,有点像中国古代的文人,追求心灵上的绝对纯洁和道德,这一点最对胡适的胃口。 在对胡适的研究中,人们发现他的书信中有很不少是写给这个女人的,而韦莲司给他的回信就更多了,这些信件都被胡适精心珍藏着,作为两人感情的见证。 也许有人会问,毕竟两人都是年轻男女,难道交往中就真的没有擦出一点世俗的爱情火花,想过以恋人的方式在一起?这一点可以从胡适的文字中寻找答案。 在一篇日记中胡适写到一件事,两人相约一起看艺术展,当时他的行程非常紧张,但还是抽出时间和韦莲司一起吃了午饭,结束后立刻狂奔去火车站,可见他非常珍惜两人一起的时间。 还有一次韦莲司不在身边,他内心感到无比失落和惆怅,他甚至想学中国古人,折下一直柳枝来寄托思念之情。从这里也能看出,胡适对韦莲司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但最终他选择了克制激情,保持了这段纯洁的关系。 在个人生活上,胡适没能逃脱传统家庭的桎梏,出国之前家里人就给他定了亲,妻子就是江冬秀。这段婚姻对胡适来说完全不般配,江冬秀不仅不是一个大家闺秀,甚至连基本的文化知识也没有,根本不认得字,两人在一起就是鸡同鸭讲。 这门亲事是胡适的母亲敲定的,仅凭这一点,他就不可能反抗。他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专门讲述了自己同年的经历。 母亲是续弦,与父亲年龄差距非常大,后来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走了,母亲一个小媳妇独自苦苦支撑。胡适从小体质就差,性格内向安静,母亲为了照顾他,在这个大家族里吃了很多苦。 这位坚强的女性十分重视儿子的教育,而且很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胡适说母亲就是他人生的第一个老师,而且是启蒙恩师。 正因如此,即使对亲事再不满意,胡适也不可能对母亲说半个不字。这份感情也转移到了妻子身上,即使没有爱情和精神交流,他也始终以礼相待,不会做令她难堪的事。 认识韦莲司之后,胡适曾经向这位朋友提到过自己不幸的婚姻,他感叹说,自己在家庭生活中很苦闷,妻子不理解自己,连日常写信对她来说都是一个障碍。 最初的时候,胡适还打算做一个启蒙老师,引导妻子学习文化,提高思想境界,后来他无奈地发现,一切都是徒劳无功。 后来有人把他和鲁迅的婚姻做了对比,同样是民国著名文人,两人对待结发妻子的态度截然不同,也能看出两人不同的性格和人生观。 后来胡适去世,韦莲司得知此事后悲痛万分,将这些年胡适写给她的信全部寄到了台湾。不明就里的江冬秀还以为她要来宣誓主权,结果却并非如此。后来,江冬秀还向韦莲司要了一本自传。 韦莲司这个乱世中的奇女子,用一辈子守住了对胡适的感情,终身未婚,她和胡适的故事也让很多人为之动容,感慨良久。

0 阅读:49

猜你喜欢

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深入浅出,从另一个角度看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