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乾隆派人抄了老师张廷玉的家,搜出来36万两白花花的银子。乾隆冷笑一声,对着身边的人说:“看看,这就是所谓的文官清流!”不料等到第二日,乾隆就黑着脸派人将银子送了回去,并说:“你才是大清真正的清官!”
乾隆派人将张廷玉的家底都抄了出来,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居然在张廷玉家里搜查出来整整三十六万两白银。铁证如山,乾隆皇帝看着眼前堆积的赃物,对着文武百官,怒斥张廷玉:“好一个文官清流,好一个三朝元老,口口声声说什么清白,那这眼前的三十六万两银子,又是从何而来呢!”
众大臣吓得大气都不敢喘,只能跪在地上请求乾隆息怒,保重龙体。唯有张廷玉不紧不慢,丝毫不在意大家对他的看法,仿佛乾隆斥责的那个人不是自己似的。
众人以为这张廷玉莫不是年纪大了,老糊涂了,纷纷耻笑他。
张廷玉却不以为然,颤颤巍巍地拿出一本册子来。只见这本册子上一笔一画详细记载了这三十万两的来历,几乎全部是雍正皇帝在位时赏赐给张廷玉的。
乾隆一看,心里明白是自己冤枉了张廷玉,连称张廷玉应该配享太庙,于是下令为张廷玉修建太庙。
张廷玉生于康熙年间,卒于乾隆二十年,是大清王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大臣,也是在满清统治下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
伴君如伴虎,张廷玉又是以汉人的身份入朝为官,可想而知,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张廷玉可谓算是历经了风风雨雨。张廷玉自康熙年间入朝为官,三朝为官,雍正时被重用至今。
张廷玉是一位极其忠心的良臣,在雍正还未继位时,便十分看好他,雍正在位期间,张廷玉更是以一己之力,培养了一支效忠雍正的队伍,迅速让雍正掌控朝政,站稳根基。
雍正十分感激张廷玉对自己的帮助,于是事事委托张廷玉代办,张廷玉也没有辜负雍正对他的期望,在政治上展现出了他惊人的天赋,很快张廷玉便成为了雍正的心腹。
直至雍正临终时还不忘留下遗言,张廷玉去世后可配享太庙,受世人的供奉,如此的皇恩浩荡,却在乾隆年间戛然而止。
乾隆登基之后,朝堂之中形成了以张廷玉、鄂尔泰为首的两派大臣,满汉官员对立的局面愈演愈烈。
众所周知,每一任帝王都会任用自己最亲近的人,培养自己的心腹,但此时的乾隆刚刚登基,根基尚且薄弱,还需仰仗两位朝中老臣。
不过一等到局势稳定时,乾隆便开始心生不满,视张廷玉、鄂尔泰二者为眼中钉,想方设法瓦解两方势力。
张廷玉虽然是雍正的心腹,但却难以摸透乾隆的心思,三番五次惹得乾隆不悦。
等到鄂尔泰去世之后,朝中无人制衡张廷玉,乾隆因此更加忌惮张廷玉的权力。
张廷玉何等聪明之人,他自知伴君如伴虎,被君王猜忌可不是好事,于是便以年老多病为借口请辞,乾隆顺水推舟地批准了。
他想起先帝之前的遗言,便想让乾隆按照先帝遗诏让自己配享太庙,乾隆心里尤为不快,自己本就看张廷玉不顺眼,但是碍于皇家颜面,还是咬牙应下。
没想到事情才没过多久,乾隆便抓到了张廷玉的把柄。
张廷玉的有个女婿名叫朱荃,是个极其贪财的人,经常私底下贩卖中榜名额,谋取了大量钱财。
清朝年间大力整顿吏治,朱荃这件事情被人发现之后,一纸状书将朱荃的罪行递上公堂。乾隆正愁找不到办法整治张廷玉,这下子正好人证物证俱在。
然而朱荃是个胆小的人,一听到事情败露,觉得自己死期将至,于是选择自己了结生命。
朱荃畏罪自杀,不免让外人怀疑其中另有蹊跷,乾隆疑心大抵是与朝中那个一手遮天的岳父张廷玉有所牵连,且为了彻底清除朝中遗留的张党势力,乾隆立即下令彻查张廷玉。
这一查,才查出了这三十万两白银。
即便最后误会解除,但是君臣之间的情谊已经被消耗殆尽。
虽然张廷玉与朱荃受贿案无关,但乾隆以张廷玉“用人失察”为名,罚他上交10万两白银,以儆效尤。
这只能说“雷霆雨露,皆为君恩”,张廷玉为三代君王服务,兢兢业业几十年,到头来却落得这样一个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