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秋,冯白驹被国民党琼崖当局秘密抓捕,关进了琼山县监狱,这事不是普通的抓

时说历史 2025-05-16 10:38:13

1937年秋,冯白驹被国民党琼崖当局秘密抓捕,关进了琼山县监狱,这事不是普通的抓人,是一次带着杀机的政治算计,国民党打算拿他开刀,把琼崖共产党一网打尽。

可谁都没想到,这场阴谋被狱中一名“自己人”悄悄撬开了缝隙,吴克之,一个在国民党混饭吃的警队长,关键时刻转了性子,竟给共产党帮了个大忙。

1937年10月,冯白驹正在琼山县塔市乡和地方上联系抗日合作的事,本来这事是为了和国民党谈统一战线,中共琼崖特委也让步了很多,结果国民党那头不但不买账,还动了杀心。

那会儿冯白驹住在农户家,夜里特务摸上门,直把他抓了个正着,关进琼山县监狱那天,外面下着雨,谁也说不准他能不能活着出去。

张达是这一手的主使,国民党第62军军长,想着这次可以把共产党在海南的势力连根拔起。

他放话出来,要是中共不收手、不解散游击队,冯白驹的小命就交代在牢里,监狱里头布满了特务,审讯一回比一回狠,拳打脚踢外加威逼利诱,但冯白驹一声不吭,狱警都说这人是铁打的。

就在这关头,吴克之出现了,说来巧,他是这座监狱的政警队队长,早些年在南洋闯荡过,算是见过点世面的。

他当年因为举报国民党军官贪污,被赶回琼山,这会儿在国民党系统混日子,可他心里早有些不对劲,对国民党的官场那一套早就看透了。

冯白驹进来以后,吴克之常去牢里,表面上是例行巡视,实则暗中观察,他注意到,这人看起来瘦,但骨头硬得很,他开始跟冯白驹攀谈,一来二去,两人熟了。

冯白驹用自己经历讲共产党为啥要抗日,为啥不愿投降,不是喊口号,他讲自己怎么走上这条路,讲游击队在琼崖怎么艰难生存,怎么和老百姓打成一片。

吴克之心里一动,这和他印象里的共产党完全不一样。

他回到办公室,翻出几本被查封的书,像是《新生》、《大众哲学》一类的进步刊物。

这些书是以前特务抄家时留下的,他藏着没烧,看着看着,他心里开始发热,觉得冯白驹说得有理。

监狱那边风声越来越紧,说是上头要处理冯白驹,处理就是个好听点的说法,说白了就是杀人灭口。

吴克之急了,找了几个可靠的下属,悄悄拟了个越狱方案,他计划一旦有动静,自己就带人闯进牢房,枪顶着狱长的脑袋,把冯白驹救出去。

这个方案他没敢轻易实施,主要是怕连累太多兄弟,也怕事情败露自己性命难保,但他暗中已经安排好人守着监狱四周,要是真的出了事,他宁可拼一把,也不让国民党得逞。

就在气氛最紧的时候,事情有了转机,中共中央派人找了周恩来,让他设法营救,周恩来通过外交渠道发了话,还让媒体公开报道冯白驹被捕一事,社会舆论一下炸锅了。

国民党琼崖当局一下子顶不住,只好在1937年12月将冯白驹放了。

冯白驹走出监狱那天,吴克之远远站在台阶下,两人对视一眼,没说话,冯白驹知道,能活着出来,这个穿警服的兄弟出了大力。

过了几个月,风声又紧了,国民党内部有人怀疑吴克之是共产党的人,说他放人不力,有通敌之嫌。结果没过多久,他就被撤了职。

他不说什么,收拾东西回了老家,但这次不是回去种地,而是直接去了琼崖红军游击队。

1938年,他被任命为抗日独立队第三中队长,没多久,队伍改编成琼崖抗日纵队,在云龙整编大会上正式成军。

1939年,他带人守在潭口渡口。这是琼崖抗战的第一场大仗,日军开着汽艇想渡河进攻,吴克之架起机枪,率先开火,干掉了十几个敌人,这一枪打出了琼崖的抗日旗帜。

后来他又在母瑞山、加钗岭一带打了好几场胜仗,哪怕弹药不足,也能靠地形打游击,把日军耍得团团转。

到了1940年,他带的队伍已经被称为“常胜支队”,不管敌人从哪里来,他总有办法赢。

有一仗是在七坊岭,敌人想偷袭,结果吴克之提前布下埋伏,一口气打退敌军三个小时,打得敌人怀疑人生。

到了1947年,战局转向了解放战争,吴克之已是琼崖纵队副司令员,他指挥了“秋季攻势”,发动二十多次突击战,打得国民党连补给线都断了。

1949年底,解放军准备渡海作战,他协助冯白驹一起接应主力,策划从澄迈、临高登陆,最后成功解放全海南。

新中国成立后,他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又晋升为少将,是整个琼崖纵队里唯一的开国将军。

他没摆过谱,也不多讲话,1964年调到防化兵科技研究院,当上了院长,后来参与了原子弹测试工作,一身戎马,最后又转战科技前线。

冯白驹一辈子没拿军衔,但得了三枚一级勋章,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当将军,他只笑笑说:“地方工作多,打仗不是一个人的事。”

他和吴克之从监狱一眼看过来,到一起并肩打天下,走了几十年。

海南能打下,一半靠海上的军队,一半靠他们在山里撑了二十年,没人会忘,那个穿着国民党制服、偷偷策划营救计划的吴克之。

他没喊过口号,但干的每一件事,都让人服气。

0 阅读:106

猜你喜欢

时说历史

时说历史

时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