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年,72岁慈禧看上袁世凯的17岁儿子袁克文,她问袁世凯愿不愿意把儿子留给叶赫那拉家,袁世凯吓得冷汗直流,他随意抹去额头汗珠赶紧扯谎说他儿已有婚配。
慈禧太后72岁的寿辰宴,袁世凯受邀参加。
与他一起前来祝寿的还有袁克文。
此时此刻,袁克文正沉浸在紫禁城张灯结彩的热闹中。
压根没有想到,自己差一点就“羊入虎口”。
就在这时,身居高位的慈禧太后突然看到了十七岁的袁克文。
她顿时来了兴趣,摆摆手叫来了袁世凯。
慈禧太后接下来的直接让袁世凯吓得瑟瑟发抖。
当袁世凯得知慈禧太后对袁克文特别满意的时候,心情七上八下。
也不知道是该感到骄傲,还是担忧。
如果换作旁人夸奖自己的儿子,袁世凯一定会感到骄傲自豪,甚至些许开心。
可问题是,这个人是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没给袁世凯任何机会,直接表明自己的意思,希望袁家和叶赫那拉家结成亲家。
此话一出,袁世凯顿时愣在了原地。
这次带儿子聚会的初心是让他混个脸熟,怎么就被慈禧太后盯上,还聊起了婚事。
慈禧太后告诉他,自己的侄女和令郎年龄适配,想要凑成一对好姻缘。
她的话并没有让袁世凯冷的心平静下来,反而愈发让袁世凯担忧。
尽管慈禧太后手握重权,能和她结成亲家一定会稳固两家的关系,甚至还有可能让权力越来越大。
但这只是表面。
与慈禧太后共事多年的袁世凯怎会不知她的心思。
别看慈禧太后是清廷实际掌控者,事实上,她有一个人人皆知的癖好。
那就是通过结亲的方式,让那些手握重权的大臣成为自己人,拉拢他们的心。
光绪帝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自从和慈禧太后的侄女成婚,他的身边就多了一个监视他一举一动的人。
不得不说,慈禧太后这一招实在是高。
不仅可以统一战线,还多了一双监视的眼睛。
所以,袁世凯早就看穿慈禧太后想结亲的最主要原因。
可眼下,最重要的是如何拒绝。
如若让慈禧太后下不来台,一定会受到不可避免的波及。
而老狐狸袁世凯,只用一招扭转了局面。
他表现出满脸可惜的模样,告诉慈禧太后,袁克文已经有了婚约。
这个回答不仅打消了慈禧太后结亲的念头,还让袁家躲过了慈禧太后的眼线。
只不过,袁世凯身上却直冒冷汗,想起来还有点后怕。
袁克文根本没有婚约,在那情急关头,他只能现编。
为了避免夜长梦多,他离开宴席后就开始为袁克文寻找合适的另一半。
得来全不费工夫,恰巧天津候补道刘尚文也有结亲的意愿,愿意将女儿刘梅真许配给袁克文。
并且,刘梅真和袁克文是两小无猜,对对方都特别了解,有着深厚的情谊。
就这样,他们两人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袁世凯的心头大事可算是完成,终于松了一口气。
可惜,袁克文的婚姻并不好过。
不是刘梅真不好,而是袁克文依旧死性不改,整天沉迷于烟花之地,左拥右抱。
婚姻对他来说从来都不是枷锁,所以根本束缚不了他。
袁克文根本不在乎刘梅真的感受,在浪荡的路上一去不复返。
刘梅真又能怎么办?只能一忍再忍,沉浸在悲伤中无法自拔。
至于袁克文,风流的本性似乎是刻在骨子里的,哪怕袁世凯去世,他依旧走在不归路。
如果当时袁克文和慈禧太后的侄女结婚,他是否又会收敛?
虽然我们无从得知,但我们知道,世事难料,谁也无法预测没有发生的事情会怎样。
袁世凯让袁克文躲过了一次,却没有教会他该如何做人,能管一时,却不能管一世。
在这场风波里,受伤害的唯有刘梅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