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湘雅医学院的标本室里,藏着一个巨型人骨,她就是中国"女巨人"曾金莲的遗体,几十年来一直被保存在这里,未能入土为安,就是为了科研人员进行研究。 (信息来源:2023-03-15 长沙晚报 ——看似冰冷的标本,也有爱有温度) 湖南湘雅医学院标本室中,静卧一具特殊遗体,白色布帛下,安息着“中国第一女巨人”曾金莲,18岁芳华之际,她溘然长逝,短暂一生承受着常人难想的艰辛。 曾金莲的传奇起于1964年湖南益阳的小镇,她生于普通农家,家境贫寒,自呱呱坠地,她的人生轨迹便注定不凡,仅一岁时,小金莲的饭量就远超同龄幼儿,令人惊愕。 个子也跟着猛长,到了5岁,本该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年纪,曾金莲的身高却快赶上一个成年女性了,这突如其来的“疯长”,本就家徒四壁的家庭,生活已然困窘不堪。五岁孩子所需的成人衣物、床铺,必然会使这个家庭雪上加霜,这对其父母而言,谈何容易?好在当地政府了解情况后伸出援手,提供了一些资助,总算帮这个家庭勉强度过了难关。 孩子成长过程中,个子猛蹿一段是正常的,但曾金莲的情况显然超出了常理,14岁那年,她的身高已经达到惊人的2.34米,凭借这样的身高优势,她被篮球队相中,1978年顺利加入了女篮国家队,人们都期待这个“女巨人”能在赛场上大放异彩。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她向吉尼斯世界纪录提出申请,成功获得“世界女子身高最高纪录”的认证,此纪录至今无人打破,只是,谁又能料到呢……就在人生看似要迎来高光时刻之际,命运却悄悄埋下了伏笔,这个让她备受瞩目的身高,背后其实藏着一种叫“生长激素瘤”的罕见肿瘤。 十八岁,本该是憧憬未来的美好年华,可一次体检却给曾金莲的生活蒙上了巨大阴影,医生发现,由于长期饭量巨大,糖分摄入过多,她患上了严重的糖尿病,但这还不是最糟的,专家会诊后,一个更惊人的事实浮出水面,曾金莲的脑部长了一个肿瘤,并且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 正是这枚肿瘤对她的脑垂体造成了压迫,引发生长激素异常大量分泌,导致她的身高远超常人,罹患了医学上称之为"巨人症"的疾病,令人遗憾的是,当医生最终确诊时,曾金莲的"巨人症"已步入衰退阶段。 尽管她才18岁,身体各项机能却在不断下降,曾经似乎用不完的力气开始消退,饭量也大不如前,大部分时间只能无力地瘫躺在床上,手术风险太高,她的家庭也无力承担那笔高昂的费用,只能眼睁睁看着病魔一步步吞噬她年轻的生命。 1982年2月14日,才18岁的曾金莲,因前叶垂体瘤出血压迫丘脑而静静地告别了人间,面对这无情的命运,曾金莲与家人并未被绝望吞噬,反而作出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抉择,她在生命尽头前便决定捐赠自己的遗体,供医学研究与教学使用,这是何等伟大的决断啊! 曾金莲的遗体被无偿捐赠给了湘雅医学院,经过专业处理,她的遗体被分为躯体和骨骼两个标本,完整保存在中南大学人体形态学科技馆,作为全球都极为罕见的“生长激素瘤”遗体标本,它的存在为医学界研究此类疾病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也为攻克“巨人症”及其他罕见病,提升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带来了宝贵的机会。 她的奉献,远不止于一个个案研究,我们知道,对人体组织器官,特别是大脑的深入研究,是医学进步的关键,正如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神经解剖学家严小新所言,像百岁老人肖宝英捐献的脑样本,为揭示高寿老人脑健康的奥秘提供了罕见机遇。 如今,曾金莲的遗体标本与另外两千余件形态各异的人体标本一同陈列在中南大学人体形态学科技馆内,这座科技馆位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新校区形态楼一楼,是我国首家以人体形态学为主题的科普教育基地,每年吸引超过两万五千人次参观。 馆内设有六个展区与一个多媒体演播厅,展品包含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和病理学三大领域,从微小胚胎到成型躯体,标本生动展现人体正常与病理形态,且每件标本背后几乎都有感人故事。 曾金莲,这位身高2.48米的“女巨人”,用她短暂却不平凡的一生,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另一种可能,疾病无情地夺走了她的青春,带给她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但她并没有被命运击垮。 相反,她和家人用最无私的方式,将这份独特的“生命礼物”回馈给了医学事业,她的遗体,不仅为罕见病研究提供了宝贵样本,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医学后进生努力学习,探索生命的无穷奥秘。 恩格斯曾说:“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在人体形态学科技馆那迂回曲折的展廊中缓步移行,凝视着一件件无言的展品,我们不禁感叹于生命最无私的馈赠,这里不仅是一部立体的医学教科书,更是一个充满爱与奉献的地方。 曾金莲的故事,以及许许多多像她一样的捐献者的故事,让我们深刻体会到,生命即使短暂渺小,但若能以无私奉献回馈社会,这份生命便拥有了超越其物理长度的伟大意义。
2005年,湘雅医学院的标本室里,藏着一个巨型人骨,她就是中国"女巨人"曾金莲的
彩虹糖豆乐园梦
2025-05-15 00:18:3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