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上当啦,他根本没疯!”1947年一个“疯老头”在白公馆警卫的眼皮底下逃跑啦

秋水共长 2025-05-12 23:14:49

“我们上当啦,他根本没疯!”1947年一个“疯老头”在白公馆警卫的眼皮底下逃跑啦!能从军统的“活棺材”越狱,上演中国版肖申克的救赎,这个“疯老头”他究竟是谁? 1947年8月18日晌午的重庆像被架在火炉上烤,磁器口茶馆里的麻将声混着蝉鸣,看守卢兆春把囚犯的镣铐往桌脚一拴,转头就扎进了牌局。 这个被铁链拴着的"疯老头"头发结着泥块,破衣烂衫下藏着精瘦的身板,谁也没注意他浑浊眼睛里闪过的精光。 这个被唤作"225号"的囚犯本名韩子栋,13年前在北平搞地下工作时遭叛徒告密。 国民党军统把他当块硬骨头,辗转11座监狱都没撬开他的嘴,最后扔进了号称"活棺材"的白公馆。 要说这人确实有本事,硬是在特务眼皮子底下演了十几年戏——每天天不亮就起来扫院子,绕着石榴树转圈能转上百来趟,逢人就傻笑流口水,连牢饭都故意打翻在地上捡着吃。 要说这装疯卖傻的功夫,那真是下足了本钱。 有回军统总务处长沈醉来视察,老远就瞅见这"疯子"在放风坝上转圈。 两人眼神对上的刹那,沈醉心里咯噔一下:这哪是疯子的眼神?分明藏着刀子!幸亏当天看守长喝高了没当回事,要不然后头的故事就得改写。 要说这韩子栋也是个能忍的主儿,十几年牢饭吃下来,愣是没露半点马脚。 他白天给厨房打杂,把白公馆周边地形摸得门儿清;晚上在牢房里偷摸练"八字步",脚底板的老茧比鞋底还厚。 最绝的是他管伙食那阵子,愣是从牙缝里省出油水,把难友们喂得脸上见了红光——就为着大伙儿有朝一日能跑得动道。 机会说来就来。那天卢兆春带着他去磁器口采买,半道遇见医官王殿拉着去打麻将。 韩子栋蹲在墙角数蚂蚁,耳朵却支棱着听牌桌上的动静。 等那仨人输红了眼,他捂着肚子说要解手,看守头都不抬甩甩手。 这一去可就是鱼入大海——他闪进巷子就把囚衣反穿,露出早就备好的粗布褂子,顺着嘉陵江边的芦苇荡就没了影。 要说这逃跑的路数,那真是把谨慎刻进了骨头里。 三个月风餐露宿,他专挑荒山野岭走,饿了扒地里的红薯秧子,渴了捧山泉水喝。 有回在湖北地界遇见土匪,他装聋作哑学狗叫,愣是把土匪唬得以为撞了邪。 等走到河南滑县解放区,脚上的布鞋早磨成了草鞋,胡子长得能扎辫子,登记处的小战士还以为来了个要饭的。 等回到山东老家,媳妇儿愣是没认出这个"野人"。 当初离家时襁褓里的丫头,这会儿都长成大姑娘了。 闺女端着洗脚水问他"您找谁",这话像把锥子扎在心窝上。 好在组织上明察秋毫,1948年开春就给他恢复了党籍,后来还当上了贵阳市委书记。 要说这老爷子也是个念旧的,每年清明都去白公馆给老战友上坟,有回碰见当年看押他的特务卢兆春,人家现在在烈士陵园扫大街,俩老头握手那场面,真应了那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要说这故事的后劲,那真是比老酒还醇。 2024年7月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搞特展,韩子栋那件反穿的囚衣摆在正中央,玻璃柜前头乌泱泱挤满了举手机的小年轻。 他家孙女前阵子在微博晒老爷子留下的笔记本,上头密密麻麻记着越狱路线图,转发量愣是破了十万。要不说"真金不怕火炼",这故事传到今天,照样看得人心里头热乎。 信息来源: 红岩融媒体中心《红岩故事丨越狱传奇:韩子栋》(2024年7月2日) 网易新闻《白公馆唯一成功越狱者韩子栋:十三年来天天装疯,绕着树拼命转圈》(2020年9月25日) 旅游资讯网《红色之旅:韩子栋,白公馆唯一成功越狱的人》(2025年4月18日)

0 阅读:18

猜你喜欢

秋水共长

秋水共长

秋水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