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毛主席下令炮击金门,不小心炸死两个美国顾问,美国得知后率大军压境,指挥员慌忙上报,但毛主席说的四个字,让所有人都出乎意料! 毛主席炮击金门深谋远虑,不仅仅是对国民党军意图不轨的警示,背后更有震慑美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内涵。 美国打压中国的路线从未停止,在朝鲜战争后,美军尝过中国军队的滋味,对遏制中国的形势更为紧迫。 金门是国民党军在台湾的前哨,蒋介石贼心不死,接连不断派遣海陆空军队驻扎金门,跟达路遥遥相望,暗地里搞破坏活动。 美国对制造两个中国的图谋不死心,不断派兵进驻台湾海峡,挑拨两岸的神经,对大陆施压军事威胁。 当时的情况迫在眉睫,美国已经拿国民党军做由头,对中国大陆进行军事恐吓,两岸处于一触即发的情况。 美国打得一手好算盘,将台湾海峡的问题利用殆尽,既要试探中国大陆的底线,又要当成转移视线的旗帜。 当时美国正处在入侵黎巴嫩的风口浪尖,在中东地区挑起战火引发争议,美国一招祸水东引,把台湾海峡问题抛出来,吸引全世界的目光。 美国把中国大陆描绘成了“恶人”,又想用所谓的“正义之师”耀武扬威,美国海军舰队乌泱泱的挤进了台湾海峡,已经做出了要侵略金门、马祖等海岛的架势。 这种情况下,中国按兵不动就等同于退后,就是让美国看到中国软弱的一面。 毛主席做出了深思熟虑,此等危机的时刻,炮击金门是一种无畏的回应,是率先掌握主动权的做法。 美国和国民党军,就是打量中国大陆是“软包子”,不想用战火伤害两岸人民的感情,因此才步步紧逼,就是想将大陆“逼上梁山”。 可是有时候,亮出武器才能好好说话,炮击金门不仅是军事斗争,还是政治斗争和外交斗争,关乎着中国人尊严和利益。 1958年7月,毛主席提出金门炮战,意在指美,守卫中国领土,是中国军队的责任,谁来了都无法指责中国军队的行动。 毛主席的话如同定海神针,为紧张的金门事件指出了一条明路,大家做好了备战准备,要跟敌人抗争到底。 炮击金门还有一个支援阿拉伯人民反侵略斗争的意思在,中国强硬回应,可以分散中东地区的军事压力,彰显了中国的正义。 中国解放军架起大炮后,对面的国民党海军和美国海军见到此情此景,还依然觉得解放军不敢行动。 美军直接把海军舰队开到了国民党军舰的旁边,两方并排前进,就是为了让解放军忌惮。 这么近的距离,一但开炮,误伤美军在所难免,到时候双方就得扯皮,美军赌得就是解放军不想真的跟美军杠上。 可是美军还是小瞧了解放军,毛主席做决定的时候,就做好了对美帝国主义抗争的心思,金门炮战,就是为了让敌人看到,中国人不是好欺负的。 不久后,一枚炮弹按计划落到了对岸的国民党军营地,正好炸到了美军顾问的驻扎地,两名美军顾问遭殃。 一时间国民党军慌了神,美军傻了眼,他们终于意识到,解放军是真的敢来真的啊! 此时炸死两名顾问的消息也报告到了毛主席那里,此时收手还是继续引发了讨论,若是美国“兴师问罪”,直接跟中国翻脸,到时候中国能不能接招? 毛主席此时没有慌张,对于这个结果丝毫不意外,他回给解放军前线四个字:“照打不误!” 毛主席如此镇定,是因为于情于理,解放军没有任何过错,炮弹炸得是国民党的营地,美国军事顾问堂而皇之出现在那里,美国自己都解释不清,中国何惧。 得到指示后,解放军放心大胆按照计划炮击几门,炮弹就从美军舰队上面飞过,对面吓得躲避不及,中国这样笃定战斗,丝毫不退缩,美国竟然也想不出应对之策。 他们从一开始,就打着要让中国大陆不战退缩的心思,毛主席不走美军想要的路,反倒是把美军的路堵死了。 后来美军也怕误伤到自己,灰溜溜地离开,留下蒋介石的军队懵圈,美军说的离开,其实还是把国民党军当靶子。
1958年,毛主席下令炮击金门,不小心炸死两个美国顾问,美国得知后率大军压境,指
老阿七说史
2025-05-12 18:12:51
0
阅读:1305
天天快乐
伟人英明[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cz
伟人精神是定海神针。中国无意挑起中美战争,但也不惧怕战争。朝鲜战争如此,炮击金门如此,越南战争如此,2001年南海撞机如此,2016南海事件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