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黎诺里是怎样用天马叩开元朝的 “文化大门”? 1328 年,元朝的第一任大主教约翰・孟特戈维诺去世。 1333 年,约翰的死讯传入阿维农,教皇任命深谙宗教学的教师尼古拉斯为汗八里的第二任主教。 但是,因为某些原因,他最终未到达元朝,元朝的基督教宗教事务无人打理。 1336 年元顺帝派遣使团携带自己的信件拜见教皇,信中提到:" 仰尔教皇赐福于朕,每日祈祷时,不忘朕之名也。朕之侍人阿兰人,皆基督之孝子顺孙。朕今介绍之于教皇。朕使人归时,仰尔教皇,为朕赐求西方良马,及目没处之珍宝,不可空回也”。 使节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西欧之后,教皇看到元顺帝信件之后,于 1338 年派遣马黎诺里携带礼物和教皇信件前去东方接替孟特戈维诺的事务,随行者有 32 人。 1342 年,马黎诺里到达北京,受到了元顺帝的接见。 马黎诺里向元顺帝呈递教皇的书信,并且以教皇的名义进献了一匹天马。 《元史》记载:至正二年 (1342) 秋,七月十八日 (阴历) 佛郎国贡异马,长一丈一尺三寸,高六尺四寸,身纯黑,后二蹄皆白。 这一事件也被称之为 “拂郎国献马”(拂朗为元人对欧洲人的泛称), 并且留下个多首关于天马的诗词和名画,例如著名的《天马赋》、《天马赞》、《天马图》等等。 随后马黎诺里在元朝居住了四年,得到了元朝皇帝的热情款待,并且在元朝居住期间除了处理基督教事物之外,还曾与犹太教讨论宗教方面的理论,并且基本每次都可以获胜。 1353 年马黎诺里带着大汗的礼物和书信荣归故里。 在给教皇信件中,大汗表示了对基督教的欢迎,并且希望可以再次派遣传教士来华传教。 马黎诺里本人也在自己后来的书中写到:“汗八里都城内,小级僧人有教堂一所,接近皇宫。堂内有总主教之寓所,颇为牡丽。城内他处,倘有教堂数所,各有警钟。教土衣食费用,皆由大汗供给,至为丰足”。 但是与此同时,随着西欧天主教会的大分裂、1348 年黑死病的蔓延,元朝末期的国内爆发的农民大起义,元朝的社会也开始不稳定,因此至此之后,教皇也再没有向元朝派遣过传教士。 马黎诺里也成为了教皇派遣的最后一位来东方传教的使节。 后来,在德皇的任命下,他将自己去往东方的所见所闻编写进了《波西米亚史》, 在书的最后一部分追忆自己在东方的见闻,梅纳特将此部分摘录出来,重新命名为《马黎诺里奉使东方回忆录》刊印出来。 该书对于了解东西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对于我们了解基督教在元朝时期的发展概况也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元朝建立之前的蒙古与西欧的政治、文化往来主要是通过战争的方式来进行。 元朝建立之后,双方的政治文化交往大多是通过一种和平的方式来进行:双方互派使节。 西欧方面:教皇派遣传教士来华传教,同时携带信件给大汗,表明双方友好往来的观念,虽然传教士传教大部分属于一种文化往来的范畴,但是中世纪的西欧属于神权社会,教皇就是西欧的最高统治者,所以传教士也往往具有外交的性质。 元朝方面:元朝建立之后,很少再进行对外扩张,忽必烈主张宗教自由,鼓励传教士来华传教,优待他们,并且积极的任用他们,维持与西欧的和平往来。 正是在这样一种双方和平往来的基础上,才会有马可・波罗家族来华、孟特戈维诺来华传教,鄂多立克东游、拂朗国献马以及拉马・扫马西行。 这些传教士和旅行家为中西交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留下的著作,向当时的世人描绘了元朝和西欧的景象。 文|萌眼探世界 编辑|萌眼探世界
马黎诺里是怎样用天马叩开元朝的“文化大门”? 1328年,元朝的第一任大主
豌豆大说法
2025-05-12 14:26:49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