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动是魔鬼!”3月9日,浙江杭州,一大妈得知超市9点半打5折,将牛腱子放到篮子里不肯结账,员工看到后,提醒大妈物品在篮子里15分钟就得结账,大妈只好照做,岂料,就在大妈继续买香蕉的过程中,突然就给了员工一拳,事后女子被诊断为“脑出血”,大妈这下悲剧了! 2025年3月9日晚8点15分,杭州拱墅区联华超市的生鲜冷柜前,62岁的张桂芳正用指腹摩挲着最后一块牛腱子。 冰柜的白光照在价签上,"原价89.9元"的字样被她用指甲划得模糊——她算准了9点半的五折时段,却忘了超市"生鲜存放超15分钟需立即结账"的规定。 "阿姨,这块肉离开冷柜太久会变质的。"理货员王秀芳第三次上前提醒,蓝色工牌在胸前晃动。 张阿姨猛地缩回手,像被烫到般:"我盯着呢!就等半小时怎么了?" 她的帆布包拉链上挂着五张不同超市的会员卡,每张都记着精确到分钟的折扣时间。 王秀芳注意到牛腱子表面已泛起淡红,冷链断裂超过12分钟。 作为有十年经验的老员工,她知道这类纠纷每天都在打折时段上演,但今天的情况有些不同:张阿姨反复询问"九点半真的打五折吗",甚至掏出手机录像,仿佛在收集"超市欺诈"的证据。 "阿姨,牛腱子属于低温锁鲜商品,最低折扣是七折。"王秀芳递过价目表,指尖划过"特殊商品不参与晚间五折"的条款。 这句话成了导火索,张阿姨突然提高嗓门:"骗人!我上周买的鸡翅就打过五折!"冷柜的风扇声中,她的抱怨引来了其他顾客的侧目。 8点30分,张阿姨终于用满减券结了牛腱子,消费15.7元。 当她转向香蕉区时,问题再次出现:"这香蕉都发黑了,还不打折?" 王秀芳拿起一串带褐斑的香蕉解释:"斑点是成熟标志,果肉没问题的。" 她递过另一串金黄的香蕉,指尖距离张阿姨的手腕只有五厘米。 谁也没料到,张阿姨突然转身,砂锅大的拳头直奔王秀芳太阳穴。 监控录像显示,这记摆拳带着购物篮的惯性,金属提手在挥击时划出半道弧光。 王秀芳的工牌卡扣当场断裂,她踉跄后退时,撞翻了堆在一起的土豆筐。 晚10点,王秀芳在更衣室换衣服时,发现镜子里的嘴角有些歪斜。 她以为是撞在土豆筐上的淤伤,直到凌晨两点,右手突然握不住保温杯,温水泼在手机屏幕上。 意识到情况不对,她赶往医院,CT片上的阴影让值班医生皱眉:"外伤性脑出血,出血量15毫升。" 当民警调取超市录像时,才发现张阿姨在冲突前半小时,曾在冷冻区掰开过三个速冻包子查看馅料——这是她习惯性的"质量检查"。 事件曝光后,超市监控视频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有网友翻出张阿姨在其他超市的"战绩":在世纪联华撕毁临期食品包装改日期,在物美超市用过期优惠券兑换鸡蛋,这些未被追究的"小便宜",逐渐养成了她对规则的漠视。 2025年4月,拱墅区公安分局以"故意伤害"对张阿姨处以行政拘留10日,并处500元罚款。 民事调解中,她颤抖着在赔偿协议上按手印,同意赔偿王秀芳医疗费、误工费共计8.6万元——这相当于她两年的退休工资。 中国消费者协会2023年报告显示,晚间折扣时段的纠纷中,60岁以上人群占比达43%,其中28%涉及肢体冲突。 这些案例共同勾勒出"折扣时代"的消费焦虑,当"省钱"成为部分老年人的生存哲学,规则意识与情绪管理的双重缺失,正在将小便宜变成大代价。 对比2024年北京的"文明购物示范案例",72岁的退休教师刘奶奶在超市发现价签错误,主动找到客服更正,还协助整理了混乱的促销货架。 这种差异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同样面对折扣诱惑,有人将其视为检验文明的试金石,有人却任由欲望冲垮规则的堤坝。 从法律层面看,张阿姨的行为触及三重红线: 1、治安管理层面: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3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张阿姨的拳击行为导致王秀芳脑出血,已构成轻微伤,警方的处罚完全符合法律规定。 2、民事赔偿层面:《民法典》第1179条明确,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需赔偿医疗费、护理费等费用。王秀芳的外伤性脑出血与张阿姨的击打存在直接因果关系,即使存在年龄导致的血管脆弱因素,也不影响侵权责任认定(参考"蛋壳头盖骨理论")。 3、消费者权益层面:《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13条规定,消费者应尊重经营者的劳动和服务。张阿姨掰速冻包子、恶意录像等行为,已构成对超市经营秩序的扰乱,超市有权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7条拒绝其消费。 这场因五折牛腱子引发的悲剧,最终在民事调解书中暂告段落。 当我们在价签前计算得失时,更应在心里称量文明的重量——折扣可以计算,修养却无价;价格有小数点,人性却容不得半点错位。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无不良引导,文中均使用化名) 创作来源: 1818黄金眼 ,《监控里大妈握拳打了她,起因是牛腱子和香蕉?》
“冲动是魔鬼!”3月9日,浙江杭州,一大妈得知超市9点半打5折,将牛腱子放到篮子
子焓
2025-05-12 11:34:54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