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美国一潜水专家到鄱阳湖打捞日本人的沉船,谁知湖底突然涌起漩涡,将其卷了进去。此后60年里,湖上接连消失了200多艘船只,其中原因无人能解。直到2014年,我国考察队员在航拍图上发现了秘密。
鄱阳湖作为中国最大的淡水湖,自古以来就是南北航运的重要通道。
这片水域看似平静,却暗藏凶险,尤其是位于江西都昌县的老爷庙水域,更是被称为“中国的百慕大”。
而要想知道那段最离奇的传说,还要从1945年日本运输船“神户丸”号的沉没说起。
当年日本人在长江流域成立了东亚海运株式会社,专门运送从中国搜刮的物资。
神户丸号就是其中一艘千吨级运输船,常年往返于鄱阳湖与长江之间。
1945年4月那天傍晚,装满金银珠宝的货船从九江码头出发,按计划要经鄱阳湖转入长江。
船上的日本兵和船员对这条航线再熟悉不过,谁也没想到这次航行会成为他们的最后一程。
当船行至老爷庙水域时,天色已暗,湖面突然刮起怪风,浪头像小山一样砸向甲板。
船长急忙调转方向,可船身像被无形的手拖拽着往漩涡里钻。
前后不到十分钟,钢铁巨轮就被湖水吞没,200多人无一生还。驻九江的日军得知消息后,立刻派出一支30多人的潜水队搜救。
结果更诡异的事情发生了,潜水员在下水后集体失踪,唯一浮上来的队员两眼发直,嘴里只会发出“白光、吸力”的呓语,后来直接疯了。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找来美国潜水专家爱德华·波尔帮忙打捞,他带着最先进的设备,信心满满地潜入湖底。
谁知刚下去就遇上怪事,只见湖底突然射出刺眼白光,水流像搅拌机似的旋转,三个队员眨眼间被卷走。
他拼命抓住礁石才捡回条命,上岸后吓得三年不敢提这事,这下可好,鄱阳湖“吃人”的传言越传越邪乎。
要说推波助澜的,还是南昌编剧熊建华。1991年他为了给杂志写稿,把听来的渔民传说添油加醋,编出个“神户丸号运宝船”的故事。
在文章里说船上装着从故宫抢的文物,还伪造了《民国日报》的报道,甚至编出江西帮、湖北帮为抢宝船械斗的火爆情节。
后来这些胡诌的内容被国内外媒体疯传,连日本电视台都跑来拍纪录片。
其实真相远没有那么离奇,江西省气象局早就在老爷庙设了观测站,发现这里每年要刮180天大风。
湖面最窄处只有三公里,北边的庐山就像个天然风口,狂风经过时速度能翻三倍。
2014年科考队用航拍发现,湖底有条横贯的沙坝,水流在这里形成暗涌漩涡,碰上雷雨天,水底的石灰岩还会释放沼气,冒上来的气泡能让船瞬间失去浮力。
至于那些失踪的船只,多半是栽在这些自然现象手里,像1985年8月那天沉了13条船,就是因为突发的龙卷风。
湖底的泥沙流动快,沉船用不了半年就被埋得严严实实,所以总给人“船只凭空消失”的错觉。
前几年大旱湖水退去,还有人看见过被埋的船架子,上面长满了水草螺蛳。
至于日本人当年为何如此紧张兮兮,主要还是做贼心虚,神户丸号确实装了从景德镇抢的瓷器,但根本没啥“数十亿宝藏”,船沉后他们怕游击队来捞,才编出“湖底怪物”的鬼话。
后来熊建华写小说时,把1942年另一艘同名货船在长江撞沉的事移花接木,愣是把普通事故炒成了世纪之谜。
如今老爷庙水域立起了风力监测站,航道也装了避风浮标,过往船只再不用像从前那样烧香拜神,倒是当地旅游部门把传说包装成了探险项目。
每年都有好奇的游客跑来,举着相机等“水怪现身”,最后往往只拍到被风吹歪的渔网,科学解释虽然破了神秘,倒让这片水域少了些血腥气,多了份人间烟火。
信息来源:东亚海运株式会社——中国军舰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