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参妙用辨:天地人元各司职,补气当分阴阳清浊补气诸参犹如四季更迭:人参似冬藏之厚

飞翔说健康 2025-05-10 23:43:55

四参妙用辨:天地人元各司职,补气当分阴阳清浊

补气诸参犹如四季更迭:人参似冬藏之厚土,党参如春生之细雨,太子参若夏长之清泉,西洋参恰秋收之甘露。四者皆禀天地精华,然禀赋各异,正如《神农本草经》所云:"药有阴阳配合,气有厚薄轻重,用当各有所主。"

一、四参禀性探微

1. 人参:大补元气镇守真阳

《本草纲目》誉人参为"补药之王",性味甘微苦温,归脾肺心经。其力峻猛,如虎啸山林,最擅大补元气、复脉固脱。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盛赞:"人参救危亡于顷刻,如旭日破寒冰。"然其性温燥,阴虚阳亢者慎用,恰似《本草新编》所诫:"人参如烈火,能暖寒宫亦能焚枯木。"

2. 党参:培土生金润物无声

党参甘平力缓,专入脾肺二经。如春风化雨,善补中益气而不燥,尤宜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本草从新》喻其"补中益气,和脾胃,润肺生津"。张山雷在《本草正义》中对比人参党参:"若寻常虚损,党参足矣;元气暴脱,非人参不可。"

3. 太子参:清补气阴童真之体

太子参(孩儿参)甘微苦平,入脾肺经。其性清润,如晨露润苗,既补气阴又清虚热。《饮片新参》称其"补脾肺元气,止汗生津,定虚悸"。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治小儿暑热证,常以此代人参,取其清补不滞之性。

4. 西洋参:凉润降火引水归元

西洋参苦微甘凉,归心肺肾经。如秋水涵阳,功擅补气养阴、清热生津。《医学衷中参西录》载其"性凉而补,凡欲用人参而不受人参之温补者,皆可以此代之"。王孟英治温病伤津,常以西洋参配鲜生地,喻为"引天河水以济燎原"。

二、临证选择四法

1. 辨元气存亡

元气暴脱(大汗大泻大失血):独参汤急煎

气阴两脱: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

虚不受补:西洋参含服

2. 察兼夹病机

气虚夹寒:人参配附子(参附汤)

气虚夹热:西洋参配麦冬(清暑益气汤)

气虚夹湿:党参配白术(四君子汤)

气阴两虚:太子参配石斛(王氏清暑益气汤)

3. 分脏腑侧重

心气衰微:人参配桂枝(炙甘草汤)

脾气虚弱:党参配茯苓(六君子汤)

肺气不足:太子参配黄芪(玉屏风散)

肾气不纳:西洋参配山萸肉(参萸饮)

4. 度体质阴阳

阳虚寒体:人参、红参

阴虚燥体:西洋参、太子参

气虚痰湿:党参、炒白术

气血两虚:党参配当归(八珍汤)

三、古今医案启秘

1. 人参救脱案

清代徐大椿治产后血崩案,患者面白如纸,脉微欲绝。急用独参汤(高丽参一两),半日服尽,脉渐复,后以归脾汤调养。此案印证《景岳全书》"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之训。

2. 党参培元案

蒲辅周治小儿疳积案,患儿腹大肢细,用四君子汤(党参易人参)加鸡内金,三月而愈。蒲老云:"稚阳之体,党参如细雨润苗,人参反若暴雨伤根。"

3. 太子参清补案

吴鞠通治暑温后期案,患者低热盗汗,以太子参配麦冬、扁豆花,七剂热退神清。此即《温病条辨》"暑温后期,气阴两伤,当用清补"之法。

4. 西洋参救阴案

张锡纯治消渴案,患者渴饮无度,舌绛裂纹,用西洋参每日含化,配白虎加人参汤去粳米,月余而瘥。张氏在医案中批注:"西洋参如秋月潭水,能降虚火而济真阴。"

四、鉴用四要诀

1. 望舌辨参

舌淡胖嫩:人参、党参

舌红少苔:西洋参、太子参

舌淡有齿痕:党参配白术

舌绛裂纹:西洋参配生地

2. 切脉择参

脉微欲绝:独参汤

脉虚大无力:人参配黄芪

脉细数:西洋参配麦冬

脉濡缓:党参配茯苓

3. 因时制宜

春升发:太子参轻补

夏暑热:西洋参凉补

秋燥金:党参润补

冬封藏:人参峻补

4. 地理择参

北地寒燥:人参、党参

南国湿热:太子参、西洋参

高原气薄:红参配黄芪

海滨多湿:党参配苍术

四参如四季各应其时

用参之道,贵在明辨阴阳。人参如严冬炭火,党参似春日暖阳,太子参若夏夜清风,西洋参恰秋月寒潭。张景岳在《类经》中揭示:"用药如用兵,贵在因势利导。"学者当师法自然,使补气诸参各归其位,正如《周易》所云:"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如此,则四参之用,尽得乾坤造化之妙。

1 阅读:49
飞翔说健康

飞翔说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