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大战最大成果不是中国胜了,而是美国再无手段控制中国。美国原想以对付俄罗斯

烟雨故人念 2025-05-10 21:24:24

中美关税大战最大成果不是中国胜了,而是美国再无手段控制中国。美国原想以对付俄罗斯的狠招压制中国,却骤然意识到,若对中国使出这招,率先崩溃的不是中国,而是美国自己。 2018到2019年,关税战刚打响时,美国信心满满。几千亿美元的中国商品被加征关税,白宫放话要让中国工厂关门、工人失业。 美国的算盘很简单:中国经济靠出口,断了市场自然崩溃。可现实很快泼了冷水。中国顶着压力调整出口结构,扩大内需市场,同时通过“一带一路”拓展了亚洲、非洲的贸易网络。 反观美国,关税推高了国内物价,农民的农产品卖不出去,破产潮接踵而至。零售商和制造商叫苦不迭,依赖中国供应链的企业更是焦头烂额。 2019年,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上涨了近2%,普通家庭的钱包最先感受到痛。 到了2020到2022年,贸易战进入中期,美国开始玩更狠的牌:供应链脱钩和技术封锁。华盛顿想掐断中国的芯片来源,逼中国高科技产业停摆。 同时,美国喊着制造业回流,要重建“美国造”。可这一步棋,暴露了美国的软肋。芯片封锁确实给中国带来压力,但中国转而投入巨资研发自主技术,半导体产业逐步补齐短板。 更关键的是,美国自己的制造业回流计划一塌糊涂。基础设施老化、劳动力成本高,再加上工会阻力,建个新工厂比登天还难。 2021年,美国芯片厂计划频频延期,投资动辄数十亿美元,却迟迟看不到产出。 反过来,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突飞猛进,2022年全球光伏组件出口占比超过70%,美国想脱钩,却发现自己的电动车、太阳能板都离不开中国货。 2023到2024年,贸易战进入后期,美国的招数越来越乏力。新能源产品成了新的战场,美国再次加征关税,试图遏制中国的电池、电动车和光伏产业。 可这一回,连美国自己的媒体都直摇头。2023年,全球电动车电池市场中,中国企业占据近60%的份额,美国本土产能却连10%都不到。 加税的结果,只是让美国消费者买车、买电池的成本翻倍。普通家庭想换辆电动车,价格高得让人望而却步。 更尴尬的是,美国的盟友也没完全跟进。日本、欧洲在WTO框架下批评美国的单边主义,担心全球贸易体系被进一步撕裂。 中国的应对则更加从容,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外汇储备稳稳守住3万亿美元大关。 即使美国想玩金融战,冻结资产或切断国际支付系统,也得掂量掂量后果:中国手里的美债一抛,全球金融市场先乱的恐怕是美国。 这场关税战打到最后,美国的底牌一张张打光,却始终没能让中国屈服。最初的豪言壮语,变成了象征性的加税动作。 新能源、芯片、制造业,每一招都像拳头打在棉花上,力道全被化解。中国的产业链太完整,市场太广阔,应对太灵活,美国想靠单边手段控制,已经是痴人说梦。 更要命的是,美国每迈出一步,都在伤害自己。物价高了,供应链乱了,盟友不满了,国内企业怨声载道。 反观中国,不仅顶住了压力,还在科技、能源、贸易上越走越稳。到了2024年,美国再加关税时,已经没人觉得这能改变什么。控制中国的幻想,早就被现实击得粉碎。

0 阅读:2
烟雨故人念

烟雨故人念

感谢各位的关注与支持,期待与您共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