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账中国4亿美金?赶走中企高管后,尼日尔变脸:希望中企涨工资…… 几年前,尼日尔的撒哈拉沙漠还是能源的荒地。全国一半的GDP靠卖铀矿,电灯对许多村庄来说是奢侈品。 2019年,中国企业带着钻机和工程师来了,承诺在沙丘里挖出油井。当地人半信半疑,毕竟地表温度能烤熟鸡蛋,疟疾和黄热病更是无处不在。 可中国团队硬是扛住了,穿着厚重的防烫服,白天钻井,晚上修管道,两年后,油田投产,输油管道通了,尼日尔60%的燃油需求有了着落。 政府当时乐开了花,称中国是“沙漠里的救星”,但这份合作却在油田投产半年后变了味。 2022年,尼日尔军政府上台,态度180度大转弯。他们先是抱怨中国员工月薪高得离谱,动辄8000美元,远超本地员工的1200美元。 可没人提这8000美元里有近一半是高温补贴和疾病风险费,工人在疫区连防蚊药都得自掏腰包。 反过来,1200美元的本地薪资已是尼日尔平均工资的20倍,放到西非都算顶尖待遇。 军政府却不管这些,派警察查封了中企办公室,冻结账户,吊销执照,甚至扬言不涨薪就“国有化”油田。最离谱的是,他们想赖掉4亿美元的借款,理由是“前政府签的合同不算数”。 军政府的算盘打得响,却忘了油田不是抢来就能转的机器。油田的设备复杂,维护全靠中国工程师,备用零件还锁在海外仓库。 欧美企业倒是来瞧过,但一听疟疾区的风险,报价比中国高3倍不说,还得先付一半定金。尼日尔找了半年,愣是没找到接盘侠。 现在设备故障频发,炼油厂停工,原油运不出去,每天损失百万美元。 2023年,石油出口占尼日尔GDP的20%以上,这停摆直接让财政窟窿越捅越大。加油站的队伍越排越长,街头抗议声不断,反对派直骂军政府“把财神爷赶跑了”。 军政府的短视让人叹气,他们或许以为强硬能多榨点好处,却低估了中国企业的技术壁垒。油田不是建好就完事,炼油、维护、物流,每一步都得专业团队撑着。 中国在非洲的成功,靠的是全套产业链和手把手的技术指导,像安哥拉那样的国家就学聪明了,主动要求技术转让,派人跟着中国团队学炼油,慢慢建起了自己的队伍。 尼日尔却反其道而行,以为撵走技术团队就能独吞油田,结果自断命脉。 现在尼日尔军政府急了,悄悄派人到北京想重启合作,却被要求先把欠款的事掰扯清楚。国际上,欧美国家乐得看热闹,压根没打算伸手。 说到底,合作是双向的,短视的代价,迟早得自己吞下去。
印巴局势再升级一场空战,很多事都改变了。J10C时刻,比Deepseek更大1.
【70评论】【7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