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的一天晚上,“暗杀大王”王亚樵应邀,来到兄弟女人余婉君的住处。开门后,他发现屋内漆黑一片,立刻警惕起来。正要退出,这时传来了余婉君娇滴滴的声音:“九哥,你快进来啊……”王亚樵想了想,循声往里走。不料,一把石灰朝他撒了过来,然后十几个特务一拥而上。
当年蒋介石提到他假牙就发酸,戴笠听说这个人露面了,第一反应就是检查门窗是否关好了,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遇见他也得绕道而走。可他最后却死在了一个女人的手里,他就是王亚樵。 民国时期的上海,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帮派,叫“斧头帮”,“斧头帮”的创始人就是王亚樵。
军统特务沈醉在回忆录中写道:“世人都怕魔鬼,可魔鬼却怕王亚樵。
1931年年初,胡汉民与蒋介石发生“约法之争”,2月28日,蒋介石一怒之下囚禁胡汉民。
为此,西南派派人携26万元巨款到上海,找到王亚樵,想借王亚樵的“斧头党”,暗杀蒋介石。
随后,王亚樵对蒋介石组织了多起暗杀行动,均未得以顺利实施。直到庐山刺蒋失败,蒋介石加强了戒备,王亚樵更是难寻下手机会,只好退而求其次,遵照西南派“倒蒋必先去宋,乱其经济组织”的方针,改刺宋子文,却错杀了宋子文的机要秘书。
1934年9月,王亚樵召集华克之、郑抱真、孙凤鸣等人密议在南京的望鹤楼2号成立了“晨光通讯社”。
1935年11月1日,国民党南京召开全会,孙凤鸣以“晨光通讯社”记者的身份进入国民党中央党部的大礼堂,孙凤鸣将手枪藏到了特制的照相机中,并躲过了搜查。
上午大会开幕后,由汪精卫致开幕词,结束后,议员准备合影留念,但是由于秩序混乱,蒋介石觉得有危险,便让秘书替他请假,以身体抱恙为由没有参加合影。
孙凤鸣没有看到蒋介石,就把暗杀目标由蒋介石改为汪精卫,就这样汪精卫被孙凤鸣用枪打死。
汪精卫死后,蒋介石暴跳如雷,给戴笠下了死命令,让限期除掉王亚樵。
戴笠等人是国民党军统局最顶级的暗杀好手,但在王亚樵面前,却连他的影子都没找到,后来,特务陈亦川得知王亚樵人在广西梧州。
此时,王亚樵已秘密前往香港。很快,军统在港英警务处的协助下,破获了王在港的一个联络机关——大昌米粮店,逮捕了正在这里开会的余立奎、胡大海、周世平等人,但却不见王亚樵的踪影。
王亚樵在香港便身临危境,在这里待着并不是长久之计,考虑再三,他决定去广西。
广西是李宗仁、白崇禧的地盘,也是李济深的老家,原本王亚樵的安全是可以得到保障的。
王亚樵就这样在广西隐姓埋名了一段时间,但他知道蒋介石不会善罢甘休,因此没有丢失警惕心,时刻戒备,以防万一。让王亚樵没想到的是,的确有人找到了他,那个人并不是国民党的特务,而是一个柔弱娇小的女人。
但就在1936年9月的一天,一个叫余婉君的女人找上门。
她的身份非常特别,是余立奎的情人。余立奎不仅是王亚樵的部下、好友,更是他的救命恩人。
王亚樵对自己的恩人妻子并没有怀疑,在余婉君的邀请下他前往赴约。
余婉君一见王亚樵,立刻哭着讲述自己在香港过得很苦,要求也要来梧州居住,她口口声声说“余家人都对得起王大哥”,王亚樵想起为自己身陷囹圄的好兄弟,当场就坐不住了,不仅让人安排了她的住处,还承担了她的生活费。
有一天,余婉君邀请王亚樵来自己的住处,说有要紧事找他商量。王亚樵并没有多想,他信任余立奎,当然也不会防备余立奎的女人。
然而当时,戴笠买下了数十名杀手,埋伏在余婉君附近就等着王亚樵出现,他还没进家门就被人撒了一脸灰,戴笠的人就立马将王亚樵拿下,他死在乱枪之下,他的脸还被刮花,脸皮整个被撕掉。
由于戴笠后来在和王亚樵交锋中几次处于下风,于是戴笠将目光对准了王亚樵的部下,打算拿这部分人开刀引诱王亚樵上当。
当时王亚樵的老部下余立奎忠心耿耿,戴笠命人秘密抓捕以后投入到南京监狱中,并派人与余立奎的妻子余婉君联系,由于被军统挟持,余婉君毫无办法只能按照戴笠的吩咐与广州的王亚樵联系。
就这样,王亚樵被特务杀害,为了保密,甚至连余婉君也被一同杀害。
男主人评论王亚樵: “杀敌无罪,抗日有功。小节欠检点,大事不糊涂!”
王亚樵虽是暗杀大王,但他不杀百姓,不杀好人,不杀英雄,反而专杀汉奸特务,历史罪恶,反动政要,是绿林好汉一般的英雄人物。
后来,王亚樵最终被带回老家安葬,在其墓碑上,后人写有“纵观公之一生,可谓特立独行,无私无畏。公以‘暗杀大王’名于世,实则嫉恶如仇,从善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