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95年,苏武在羊棚外睡觉,突然,一个匈奴美女闯进了他的被窝,苏武怒斥道:“我已经有了恩爱的妻子,是不可能和你在一起的!”谁料,美女直接撂下一句话:“那你想回家吗?” 天汉元年,苏武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匈奴,却因副使张胜卷入匈奴内乱而被扣留。单于软硬兼施,先是许以高官厚禄,后又将他囚禁在地窖,断绝饮食。 苏武啮雪吞毡,数日不死,匈奴人惊为天人,便将他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牧羊,扬言等公羊产奶才准他回国。 就在苏武几乎绝望的时候,一个匈奴姑娘出现了。她叫乌兰,是单于弟弟于靬王帐下的侍女。乌兰隔三差五就给苏武送来奶疙瘩,有时还偷偷带点羊肉。起初,苏武对她充满戒心,但乌兰只是默默放下东西就走,从不说话。 有一天,苏武染上了风寒,发起了高烧。他蜷缩在草棚里,浑身滚烫,意识模糊。朦胧中,他感觉有人给他盖上了厚厚的狼皮褥子,接着又有一碗热汤送到嘴边。他勉强睁开眼睛,看到乌兰正捧着一碗羊肉汤,眼神里满是关切。 “喝了吧,能驱寒。”乌兰轻声说。 苏武犹豫了一下,接过碗喝了下去。热汤下肚,他感觉好了一些。从那以后,乌兰每天都来照顾他,给他煮羊肉汤,用草药给他退烧。在乌兰的悉心照料下,苏武渐渐康复了。 “为什么要帮我?”苏武问乌兰。 乌兰低头说:“我敬佩你的气节,也可怜你一个人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 苏武沉默了。他知道,在匈奴人的地盘上,乌兰这样做是冒着很大风险的。但乌兰的善良和真诚,让他心中泛起了一丝温暖。 随着时间的推移,苏武对乌兰的态度逐渐转变。他开始接受乌兰的照顾,两人也渐渐有了更多的交流。乌兰给他讲匈奴人的生活,讲北海的传说,苏武则给她讲汉朝的风土人情。 一年后,乌兰怀孕了。苏武既惊喜又担忧,他不知道这个孩子的未来会怎样。但乌兰却坚定地说:“我要把他生下来,让他知道他的父亲是个顶天立地的汉子。” 孩子出生那天,苏武给取名“通国”,寓意着通往故国。看着襁褓中的孩子,苏武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暗下决心,无论如何都要保护好他们母子。 转眼间,通国已经五岁了。苏武教他写汉字,给他讲汉朝的故事。通国聪明伶俐,学得很快。苏武看着儿子,心中充满了希望,他相信总有一天,他们能回到汉朝。 这一天,李陵来了。李陵是苏武的旧友,曾是汉朝的将领,后来战败投降匈奴。他穿着匈奴的袍子,神情落寞。 “子卿,你还在坚持吗?”李陵问。 苏武点点头:“我是汉朝的使者,不能辱没了使命。” 李陵叹了口气:“我知道你忠肝义胆,但你可知你的家人……” 李陵告诉苏武,他的母亲已经去世,妻子改嫁,儿子苏元也因罪被处死。苏武听后,心如刀绞,但他依然坚定地说:“我不能辜负皇上的信任,也不能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李陵劝了很久,但苏武始终不为所动。最后,李陵无奈地说:“子卿,我不如你啊。” 几年后,单于封苏武为右校王,想以此拉拢他。苏武断然拒绝:“我是汉朝的使者,只忠于汉朝。” 到了公元前81年,汉昭帝与匈奴和亲,要求放回苏武。匈奴人谎称苏武已死,但汉使通过常惠得知了真相,便对单于说:“皇上在上林苑射下一只大雁,雁脚上拴着帛书,上面写着苏武在北海牧羊。” 单于大惊,只好承认苏武还活着。汉使来到北海,告诉苏武汉朝新皇帝要接他回去。苏武喜极而泣,他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归汉的那天,通国追着马车跑,边跑边喊:“阿爸,阿爸!”苏武坐在马车上,回头看着儿子,泪水模糊了双眼。乌兰站在一旁,默默流泪。她知道,这一别,可能就是永别。 苏武回到长安,汉昭帝亲自出城迎接,长安百姓夹道欢迎。苏武手持光秃秃的旌节,须发皆白,却依然昂首挺胸。 回到宅子,苏武看到院子里的石榴树开得正艳。他想起当年妻子折柳相送的情景,又想起在北海的乌兰和通国。石榴花火红艳丽,却也寄托着他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苏武知道,乌兰选择留在北海,是为了通国,也是为了他的使命。他感激乌兰的付出,也理解她的选择。他在石榴树下默默许下心愿,希望有一天能再见到他们母子。 此后,苏武常常站在石榴树下,望着北方,心中默念:“乌兰,通国,你们还好吗?”石榴树随风摇曳,仿佛在回应他的思念。 苏武的故事,就这样流传了下来。他的忠贞气节,他与乌兰的深情,都成为了人们口中的佳话。而那棵石榴树,也成为了他心中永远的牵挂。 信息来源:《解读班固《苏武传》_曹俊丽》
公元前95年,苏武在羊棚外睡觉,突然,一个匈奴美女闯进了他的被窝,苏武怒斥道:“
潇湘夜雨愁肠
2025-05-09 12:56:4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