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18日清晨,台北马场町刑场,68岁的陈仪身着中山装,监刑官蒋鼎文端

慕容洛寒呀 2025-05-09 09:24:19

1950年6月18日清晨,台北马场町刑场,68岁的陈仪身着中山装,监刑官蒋鼎文端来绍兴黄酒与四碟小菜时,这位前浙江省主席陈仪却神色淡然地说道:“不必了,若念及旧情,给我个痛快,子弹往头上打!

蒋鼎文沉默了许久,向陈仪敬了一个军礼后,便让手下行刑。一声枪响过后,这位被汤恩伯出卖,被蒋介石定义为“叛国”的陈仪倒在了血泊中。

时间回到1920年,22岁的汤克勤(汤恩伯原名)蜷缩在街头,因筹措不够300日元的学费,时任浙军师长的陈仪偶然路过,对其进行资助,让他圆了日本留学梦。

1926年汤恩伯从日本学成回国后,陈仪一路提携,让他在军中步步高升,陈仪甚至将最疼爱的干女儿王竟白许配给他,婚礼上亲自主婚:"竟白自幼随我,今托付克勤,望你视若珍宝。"

抗战时期,陈仪更力排众议保举汤任31集团军总司令。1944年豫湘桂会战惨败,举国要求严惩汤恩伯,陈仪在国防会议上发飙:"若杀汤恩伯,请先斩陈某!"

陈仪可谓是汤恩伯得恩师加义父,没有陈仪的帮衬哪有汤恩伯的荣华富贵。

1949年,渡江作战前夕,时任浙江省主席的陈仪 给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的电文,就是这封电文让陈仪走上断头台。

他亲历过淞沪会战的惨烈,也深知长江防线一旦开战将致百万生灵涂炭。 在密电中劝其率部迎接解放军渡江,以让老百姓少受战火摧残。

当汤恩伯收到密电后,把电文转给毛人凤看,毛人凤报告给了蒋介石。蒋介石听闻陈仪劝汤恩伯起义,一句骂人的话随口而出,并让汤恩伯把陈仪逮捕。

1949年2月17日,汤恩伯致电陈仪:"起义之事需面商,请速来沪。"

陈仪秘书沈仲九劝说:"上海已成虎穴,公不可往。"但陈仪摆摆手说:"克勤与我如同父子情,必不相负。"

毫无防备的陈仪刚到上海,就被保密局大特务毛森逮捕。此时,陈仪才惊觉被汤恩伯背叛,内心十分懊悔。

1949年5月,随着解放军逼近福建,蒋介石急令汤恩伯将陈仪秘密押往台北草山军事监狱。

几个月后,蒋介石也逃至台湾,变便下令对陈仪进行审判。

由于陈仪在国军中有,一定威望很高,都不愿意参与审判陈仪。

蒋介石先让何应钦主审,何应钦因与陈仪私交比较深,左右为难,最终找借口推脱;又让钱大钧负责,钱大钧得知后,以生病休养。

蒋介石怒骂,让顾祝同审理。顾祝同心中虽不愿,却不敢违逆盛怒之下的蒋介石,只得硬着头皮接手。

审判期间,何应钦、顾祝同等人皆派人劝陈仪认错,以求一线生机,然而陈仪早已看淡生死,自认无错,始终不肯低头。

在特别军事法庭上,审判长顾祝同出示的"罪证"令人瞠目:除了密电原件,竟有汤恩伯提供的1927年陈仪与白崇禧密谈记录。陈仪当庭拍碎眼镜:"当年为保蒋介石地位,我冒险与桂系谈判周旋,如今竟成罪状?

顾祝同原本打算判陈仪有期徒刑,蒋介石却认为陈仪态度强硬、不肯认错,便向顾祝同施压。顾祝同无奈,只得改判死刑。

当时国军军官听到判处死刑,很多人不忍见他被杀,纷纷向蒋介石说情。

蒋介石躲避其他官员说情,找借口跑到台南,等陈仪被杀后再回台北,他先让顾祝同监斩,因判了陈仪死刑后,顾祝同受到很多人的唾骂,为了能够混下去,这次找了一个理由拒绝了老蒋的要求。

蒋介石又派陈仪老乡蒋鼎文监斩,不敢反对老蒋的蒋鼎文只能按照老蒋意图执行,为了避免外界说他公报私仇,他没有让陈仪带手铐脚镣,也没让他穿囚服,还备了几个小菜和一口棺材。

当枪声划破清晨的天空,周围沉寂的可怕,陈仪倒下了,汤恩伯的妻子王竟白离他而去。

在台湾的军政官员都对他敬而远之,三年后,汤恩伯因胃癌死于日本,灵柩返台时,当时一起共事的官员无人迎接。

不仁不义的汤恩伯就此归入尘土!

0 阅读:62

猜你喜欢

慕容洛寒呀

慕容洛寒呀

慕容洛寒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