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主吐槽小米碳纤维前舱盖问题一星期了,小米顶不住出来道歉,车主和网友都不买账。 补偿金额仅占选装价(4.2万)的4.8%,改配时间太短(48小时),没诚意! 挖空盖板空气动力学拆解结果与宣称的“双风道导流”效果差异太大,散热效果还不如铝制盖板,有虚假宣传嫌疑。 这个排位模式“锁马力”风波:车机系统更新后限制 SU7 Ultra性能解锁条件,用户需完成赛道考核才能释放1548匹马力,引发“付费解锁”质疑。 表面看是小米在“用户需求”和“品牌面子”之间极限拉扯,但背后藏着新势力车企的生存逻辑,用户骂得越狠,车企改得越快。 毕竟小米刚杀进汽车圈,口碑比什么都重要。 但问题来了:送积分能平息用户对“功能不符”的不满吗? 2万积分约等于2000块,和选配价一比,这补偿力度是不是有点“雷声大雨点小”? 行业启示: 技术营销的边界:车企需避免过度包装赛道性能,日常实用性才是用户核心诉求。碳纤维减重1.3kg对普通驾驶无感知,却承担4.2万元溢价,暴露参数内卷与需求脱节。 雷总有一段向比亚迪王传福介绍小米汽车的视频,当雷总洋洋洒洒的介绍自研电机27000转、无边框倒后镜、堆叠(手机行业设计术语)时,王传福摸了摸鼻子,差点没笑出声! 估计那会就猜到了:小雷,造车不是造手机,你怕是要栽大跟头啊! 小米 小米汽车碳纤维
车主吐槽小米碳纤维前舱盖问题一星期了,小米顶不住出来道歉,车主和网友都不买账。
国际小庄言
2025-05-08 21:45:10
0
阅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