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陕西一老农为贪图便宜,娶了一个小自己10岁而且不要彩礼,但是坐过牢的

闻史忆今阁 2025-05-08 19:33:46

1971年,陕西一老农为贪图便宜,娶了一个小自己10岁而且不要彩礼,但是坐过牢的女大学生。婚后两人相敬如宾,没有过任何争吵,但几年之后,老农得知女人的真实身份后吓了一跳,还失落地说道:“想必她是要跟我离婚了”。 一封从南京寄来的信,打破了陕西农村宁静的生活。1979年初,48岁的魏振德站在院子里,看着妻子许燕吉手捧信件欣喜若狂的模样,心头涌上一股前所未有的失落感。"估计她得跟我离婚了。"魏振德喃喃自语,八年的婚姻生活,恐怕就要画上句点。 回想1971年,那时的魏振德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带着一个10岁的儿子,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自从前妻离开,他们父子俩相依为命,家里冷冷清清。每天魏振德下地干活,儿子就一个人在家,连口热饭都吃不上。村里人都给他说媒,可不是嫌他穷,就是嫌他带着个拖油瓶,婚事总是谈不成。 "魏老汉,给你说个女大学生咋样?"那天,媒婆上门提亲时,魏振德差点笑出声来。自己一个大字不识的农民,怎么会被女大学生看上?但媒婆信誓旦旦地说,对方不要彩礼,只想找个安稳的家。为了儿子,魏振德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同意了见面。 第二天,媒婆把许燕吉带到了魏振德家。初次见面,许燕吉给魏振德留下了深刻印象——白白净净的皮肤,说话斯文有礼,一看就是有文化的人。 "我叫许燕吉,在北京读过几年大学,认识一点字。"许燕吉开门见山地介绍自己,"我不需要你给我彩礼,但我有两个条件:一是我的腰有伤,不能下地干重活;二是我们两人不能同房。不过,我可以教孩子读书学习。" 魏振德听后并没有觉得失望,反而心中暗喜。一个女大学生愿意嫁给自己这样的穷汉子已经是天大的福气了,更何况还能教儿子读书。"说实在的,我自己知道一个种庄稼的汉子怎么能配得上大学生呢?"魏振德实话实说,"但为了孩子能有好的条件受到教育和读书,你的这两个条件我都无条件答应,家里的活你都不用干,我全部包了,你只需要帮我照顾好儿子就可以了。" 就这样,没有隆重的仪式,没有热闹的婚宴,魏振德和许燕吉在村里人的议论声中结为夫妻。婚后,两人如约分工明确:魏振德一个人承担起家里所有的农活,回家还要烧饭洗衣;许燕吉则负责教导魏振德的儿子,每天捧着书本,安静地坐在屋里读书或辅导孩子学习。 那个寒冬,许燕吉突然高烧不退,在床上迷迷糊糊昏了过去。魏振德一整夜守在她床前,不眠不休地照顾,用湿毛巾为她擦额头,喂她喝水吃药。当第二天许燕吉醒来,看到丈夫两眼通红却仍守在身边的模样,心中的壁垒终于被彻底击垮。病愈后,许燕吉主动打破了与魏振德分床而眠的约定,两人的关系从此更加亲密。 八年的相处,他们从最初的互不干涉到相互体谅。许燕吉看到魏振德每天劳作的辛苦,也开始尝试学做家务。虽然她从小十指不沾阳春水,但为了减轻丈夫的负担,她硬是学会了煮面条。第一次做出来的面条虽然有些硬,但魏振德却吃得津津有味,夸赞这是他吃过最香的一碗面。 在许燕吉的悉心教导下,魏振德的儿子学习成绩节节攀升,最终在1979年考上了省重点大学。一家人正沉浸在喜悦中,一封从南京寄来的信改变了一切。许燕吉被平反了,她可以回南京恢复工作,重新过上她应有的生活。 村里人都议论纷纷:"文化人哪会留在乡下,肯定会回城里享福去。"魏振德表面上淡定地说"她一定会回来的",内心却忐忑不安。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和许燕吉之间的差距有多大。 半年后,许燕吉果然回来了,但她不是来告别,而是要带魏振德和儿子一起去南京生活。这时,她终于向丈夫揭开了自己的身世之谜。 "我的父亲是许地山,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写过《落花生》。"许燕吉娓娓道来,"我八岁那年,父亲在香港因劳累过度去世,我和母亲、哥哥一家三口颠沛流离,好不容易才在南京安顿下来。" 17岁那年,许燕吉考入北京农业大学,遇到了同专业的吴富融。两人恋爱后很快结婚,婚后生活本应幸福美满。然而1957年,因直言不讳得罪了领导,许燕吉被开除公职,面临劳改。更为残酷的是,她正值怀孕十月,却遭遇难产,孩子没能保住。 "那段时间是我人生最黑暗的日子,"许燕吉眼含泪水,"丈夫不但没有给我安慰和支持,反而在我入狱后就提出了离婚。我在牢里签下了离婚协议,结束了短短两年的婚姻。" 出狱后,许燕吉跑到陕西投靠在农场养马的哥哥。为了生存,她才通过媒婆认识了魏振德。当初只是为了有个落脚之处,没想到八年来,魏振德的善良与踏实深深打动了她。 "我已经和南京的单位说好了,"许燕吉拉着魏振德的手说,"我可以回去工作,还给你也找了一份工作。我们一家人在那里生活,好不好?"

0 阅读:274
闻史忆今阁

闻史忆今阁

从历史角度审视当下,以全球视野展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