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0岁讨饭,弟弟饿死在怀里;13岁打铁谋生,23岁闯关东,尝尽人间疾苦,这个“文盲”农民竟用一生写下传奇,从赤贫到身家20亿,还让中国土豆“翻身”打了一场漂亮仗!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5年,梁希森出生在山东乐陵的一个破屋里,屋外风雪飘飘,屋内母亲没奶,弟弟饿得奄奄一息,十岁的梁希森蜷缩在墙角,抱着瘦得皮包骨的弟弟,眼睁睁看着他一点点断了气。 那个冬天,寒风刺骨,梁希森第一次感受到了饥饿和死亡的无情,他不知道人活着究竟有什么意义,只知道自己绝不能倒下。 家里没有吃的,母亲病得起不了床,梁希森只好穿着破棉袄,光着脚丫,走街串巷讨饭,村子里的乡亲们生活也不宽裕,吃的都是窝窝头、杂粮粥。 有人看着可怜,丢给他半块硬邦邦的红薯;也有人皱着眉,挥手赶他走,小梁希森不在意别人的眼光,只要能填饱肚子,就算被狗撵、被人骂也不吭声。 冬天,他的脚底裂开了缝,冻疮又红又肿,一步一挪地走回家,看到母亲还蜷缩在床上,心里咯噔一下,跑到柴房抓起铁锤,用尽全力砸向冰冷的铁块,铁块发出“咚咚”的声音,那是他唯一能掌控的声音。 13岁那年,梁希森成了铁匠铺里的学徒,每天黎明还没亮,他就扛着锤子走到铺子门口,砰砰地砸铁,师傅在一旁喝着热茶,不时骂他笨手笨脚,他抹一把汗,继续抡锤。 手上磨出的血泡一个接一个,他咬着牙,不喊疼,铁块在锤子的重击下逐渐成型,梁希森的肩膀也一点点变宽。 17岁,他决定出去闯一闯,北方的冬天冷得像刀割,梁希森穿着一身薄棉袄,走进建筑工地,他搬砖、扛麻袋、打杂工,一天下来累得腰都直不起来。 工地上的包工头脾气暴躁,干不好就骂人,梁希森不吭声,干活更卖力,冬天工地停工,他跑去码头做苦力,每天背着上百斤的麻袋,肩膀上的布衫被磨破,汗水和血混在一起,冷风吹得他全身发抖。 80年代,改革开放的风吹进了家乡,梁希森攒下了一点积蓄,回乡开了面粉厂,面粉厂从几台破机器起家,没日没夜地磨面,机器轰隆作响,梁希森守在厂房里,眼皮底下的黑眼圈一天天加深。 没多久,他又办了馒头坊、毛巾厂,每天来往于几个厂子之间,鞋底磨穿了几双,终于挣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1996年,北京郊区的玫瑰园项目成了梁希森的一次豪赌,开发商卷款跑路,工地荒废,杂草丛生,房子盖了一半就停了工,梁希森看着那片烂尾别墅群,眼里闪着光,压上2.3亿收购了整个项目。 身边的人都说他疯了,怎么把辛辛苦苦挣来的钱砸进这么个烂摊子?他不理,带着工人加班加点干,手里的算盘一刻不停地拨弄。 1997年,北京别墅审批叫停,玫瑰园摇身一变成了稀缺资源,房价猛涨,梁希森顺势出手,赚了个钵满盆满,资产飙升至20亿,成了胡润榜上的风云人物,别人说他是赌神,他却在麦当劳点餐时盯着盘里的薯条发呆。 这个农民企业家捏着那根薯条,忽然想到,中国是农业大国,为什么土豆却要靠进口?梁希森决定干一件没人愿意干的事——改良中国土豆品种,他拿出600万建实验室,招来几名大学生,开始育种,实验室里,土豆苗一个接一个枯死,三年过去,600万打了水漂。 不甘心的梁希森又找来农业专家,投入1亿建育种基地,17年里,光投入的资金就超过40亿,他的房产被抵押,厂房被查封,债务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员工辞职、朋友劝退,他依然咬牙挺住,白天在实验田里观察土豆苗,晚上在办公室摊开账单,数着只剩几位数的银行存款。 2017年,“希森6号”土豆横空出世,亩产9吨,产量创世界纪录,市场需求迅速扩大,梁希森把土豆品种的专利免费开放,农民不花一分钱就能拿走种薯。 2025年4月,梁希森因病去世,那一天,家乡梁锥村的村民自发聚集在村头,手里捧着刚收获的土豆,那个蹲在土堆旁,手里捧着土豆笑得灿烂的老人,再也没有站起来。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经济观察报——《“土豆大王”梁希森的最后一搏》 齐鲁壹点——德州企业家梁希森逝世:“土豆大王”的传奇人生 百度百科——梁希森
吴召国喊话王海再敢打我一次,我直接打你主子卖假黄金!吴召国喊
【3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