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如何考察医护人员的临床水平?
1,工作年限;
2,写一篇临床工作相关的综述性文章。
3,面试。
实际上,医护人员的水平考核没那么复杂。
比如,美国的医生就两个级别:非专科医生;专科医生。
后者其实就是主治医师(attending)。前者就是住院医师(通科医生)。
医生再上升就是看年资。
如果是美国的attending申请到中国香港,英国做医生。只需要提交一份综述性文章,加面试即可。
国内由于教育水平等等因素,医生之间的水平差距极大。
要如何考核?
其实很简单的,综述性文章+面试。
面试就是考核如何阐述综述性文章讨论的主题。
比如,一个风湿科医生,写了一篇讨论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性的综述性文章。
那他就来说说类风湿关节炎是如何诊断的,从过去到未来,学界是如何考虑诊断类风湿关节炎。
面试做录音。面试给:不合格,合格,优秀。
这有什么难的?
不难呀。
这比你造假写有一个原创性的科研论文不更好?
综述自己专业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这不是一个医生应该有的能力吗?
但原创的研究,这本身耗费的资源就大得多了。研究的运气等等也有影响。这本身对普通医生就不够公平。
你让一个在社区医院,非学术中心的医院工作的医生写一个原创性科研论文,这就不公平。
但要求一个医生了解自己专业某个领域的“历史,现状,未来”,这是很合理的要求。
工作年限,综述性文章+面试,这足以考察一个医生的临床工作了。
至于原创性科研,那是走学术道路的。
做得好,那是应该拿学术职称。而不是专业资格职称。
职业道路晋升;
学术道路晋升
这两个就应该分开讨论。
学术道路不能反馈临床能力,反馈的是研究能力,研究贡献。
这其实不难区分呀。但为什么要混淆在一起呢?
普外科医生
因为这样好管理,人为把医生分5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