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十三年,陈其元任泉州知府,遇到一件与平素不同的杀人案。 同安县报上一件案子

平原隐者吖 2025-05-07 10:45:56

道光十三年,陈其元任泉州知府,遇到一件与平素不同的杀人案。

同安县报上一件案子,有两县民殴斗,一人被杀,另一人主动投案,死者全身二十余处刀伤,凶手才十三岁。虽然有人证、有物证、也有凶手的画押,但陈其元仍然觉得哪里有不妥之处,于是命同安县将凶手押往府衙受审。

待陈其元见了凶手,才知道不妥之处就在眼前。只见眼前的小个子凶手骨瘦如柴,个子矮小,而死者却是三十多岁的壮汉,按照常理,凶手无论如何都不是死者的对手,何况死者全身都是刀伤,深可见骨,也不是眼前这个小孩子能捅砍出来的伤痕,因而陈其元决定详细审问此案。

但再次开堂后,凶手仍然对所犯罪行供认不讳,而且所言与供状几乎一字不差。陈其元对其严加驳斥盘问,凶手仍然矢口不改。陈其元道:“如若作伪证,或者冒名顶替他人认罪,你家中父老也要受到牵连,甚至可以杀头论罪。”这个凶手一下就慌了,这才在陈其元的引导下慢慢说出了实情。

原来福建漳州、泉州的确顶替凶犯入罪的案件有很多,犯罪人出钱,穷人则拿钱替他们抵罪,在本地被称为“宰白鸭”,而这个孩子就是所谓的“白鸭”,与别人不同的是,他自己并没有拿到钱,而是被自己亲生父母卖给真凶当了“白鸭”。

了解了情况的陈其中大怒,将这个案子驳回,命本地县令重审此案。但不久之后,县令依然按照原先决议上报到府衙。当陈其元再次审问这个孩子时,这次他却说什么也不再翻供了,陈其元无奈,将这个案子转到按察使衙门,并上报了之前审凶手时的口供。

按察使隔天升堂过问此案,这个凶犯仍然像背书一样供述了一番,按察使问他:“你为何能下此毒手,杀人不说,还捅砍二十余刀。”凶犯回答:“我与他有仇怨,恨他要死,故而多砍杀了几刀。”按察使又问之前陈其元审问他的口供是怎么回事,他回答是自己想脱罪瞎说的。于是,按察使衙门据此定案。

陈其元同情这个孩子的遭遇,于是又将这个凶手传唤到府衙,问他:“你为何如此固执,要坚持承认自己杀人?我却知道真凶定然不是你!”这个孩子痛哭流涕道:“感谢大老爷替小民伸冤,但我被押回县衙重审,县令对我施以酷刑,我招架不过,只得承认。况且我父母也来骂我,说卖我的钱已花光,如若翻供,全家人也许都要死。而且我父亲也说了,如果我脱罪出狱,他也要将我溺死。我想,左右都是死,不如让父母过的好些,所以就完全认罪吧!”

陈其元听后,再次拜见按察使,但被以定案的理由推托回来。陈其元怒道:“真凶尚在逍遥,不追真凶却残害一个无辜之人,我作为一方父母,上不能维护法纪,下不能护民周全,这官不做也罢!”于是向巡抚辞去官职,回乡而去。

福建巡抚将陈其元辞官之缘由详细写了一个折子上报给道光帝,皇帝得知福建地区居然连杀人这种大罪都能让人顶替抵罪,公然视朝廷为无物,于是让闽浙总督将同安知县、主簿、典吏等以及福建按察使一干官员全部押解到京,命刑部、大理寺联合会审此案,几天之后便真相大白。

十多个官员被流放、降职等不同处理,真凶也被缉拿归案枭首示众,十三岁的“白鸭”以及其父母因破坏法纪,被施以杖刑。陈其元也被道光帝召回,出任江苏道员一职,后来颇有政绩。

0 阅读:123
平原隐者吖

平原隐者吖

人,在不在江湖,都会身不由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