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停谈判后,特朗普报复来了,27国趁势出手,中方4个字说明一切

兜兜国际事 2025-05-06 16:42:28

美方多次释放与中国谈判的假消息被中国辟谣之后,特朗普政府宣布“搁置”与中方的谈判,但特朗普并不是打算取消关税,反而对中方开始实施“报复”。 与此同时,欧盟27国居然反手对中国举起了关税大棒,对此外交部仅用四个字便浇灭了欧盟的嚣张气焰。 那么欧盟为什么在此时转头“背刺”中国?外交部又作何回应了?

特朗普的报复 从关税战爆发以来,中国的态度一直没变:想谈可以,先把单方面加的关税取消了,这是起码的诚意和互相尊重。可是,华盛顿那边偏不。 假惺惺的放风说中方急着要谈,结果很快被中方多部门屡次辟谣之后,特朗普的信誉已经跌至谷底,以至于美国媒体在一档分析中美贸易战的对话节目中,媒体人感叹,“总统的话还有可信的吗?”

或许是有些恼羞成怒,特朗普随即变脸,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谈到,中国应该为关税买单,他们会消化这些关税,而不是转嫁给消费者,如今中国所面临的高关税,是“他们活该”。 同一时间,美国财长贝森特表示,美国已经暂时“搁置”了与中方的谈判,中方应当在缓和关税争端中迈出第一步,这话说的,就好像中美之间已经进行了谈判,如今是被美国主动暂停的,而实际上,所谓的“谈判”只存在于特朗普政府的想象中。

针对美方的“示好”行为,我方在25日清楚地揭露了特朗普和贝森特的文字游戏,如果美方真心想谈判,那这次单方面加的关税得全都取消才行。 美国政府的不守信用现象屡见不鲜,特朗普口中的“谈判关税”也是模棱两可,毫无诚意可言。可实际情况是,真正的谈判启动前提——取消加征关税——美方就没答应,何谈“搁置”?这更像是自己提的条件对方不接,只好换个姿态罢了。

紧跟着,实际的施压动作来了。美国财政部海外资产控制办公室(OFAC)认定了6名个人和6个实体企业,认为他们参与了一个购买弹道导弹推进剂原料的网络,该网络帮助伊朗从中国进口高氯酸钠和癸二酸二辛酯。 美国财政部宣布对他们进行制裁,这里面包括5家中国企业、1家伊朗企业和6名伊朗人。

对此,中方表示坚决反对美方实施的单边制裁和所谓“长臂管辖”,中国和伊朗之间的合作与贸易向来公开透明、合理合法,中国政府将维护本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美方抹黑中伊合作,升级对华制裁,无外乎还是想向中方施压,逼迫中方和他谈判,但中方已经把话说的很明白,美方不做出实质性纠正错误的行动,一切免谈。

这明摆着不是孤立事件,就是想用非贸易手段敲打中国,增加谈判桌外的压力。 这种多点开花,很难不让人觉得是一种协同施压,或者至少是默契配合。各自的算盘可能是:美国想逼中国在核心问题上让步,顺便压制特定产业。欧盟则想为接下来的贸易谈判多攒点筹码。

欧盟的“小算盘” 4月28号,欧盟委员会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高空作业升降机械设备加征最高可达66.7%的关税。对于这次加税,欧盟指出,中方制造商在不公平的补贴下,以低于市场价的方式在欧盟销售产品。 现在中欧双方正在进行友好的沟通,前不久还就电动汽车关税进行了讨论,怎么说话的语气变化这么明显呢?

这可能跟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有很大关系,最近,《世界周刊》根据消息人士的采访报道指出: 越来越多的欧盟高层官员意识到,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的“毒性”问题,觉得她缺乏必要的政治和外交能力,甚至有人认为她辞职可能会对中欧关系带来积极影响。 她被认为是知名的“对华鹰派”。

在她的主导下,欧盟和中国之间关于电动车的贸易争议愈演愈烈,欧盟对中国产电动车提高了关税,这不仅伤害了中欧之间的经贸关系,还让欧盟企业感到投诉无门。 这次的关税,或许也是冯德莱恩的一番“手笔”。

而这次所谓的“反倾销”,仔细琢磨琢磨就会发现问题:中国企业在欧洲的市场占有率还不到15%,这怎么说得上是“倾销”呢? 看看欧盟自身,农业补贴占GDP的比例长期高于中国,这算不算明显的双标呢?而且,这个理由也真是有点牵强。

中国的高空作业设备生产成本相对较低,这主要是因为大规模的生产和高效的产业链。简单来说,生产量大了,自然能压低成本,价格也就变得相对合理了。 这几年来,中国的高空作业设备在欧盟市场上可是占有一席之地,没想到突然就被“关门打狗”了。

其实,美国和中国在这方面就是互相竞争的对手。换句话说,欧盟这一举动背后,可能还藏着与美国“联手”的含义。在这个关键时刻采取行动,真的让人忍不住多想。不过,欧盟在这个关键时刻就敢这样做,敢不敢招惹敌人呢? 欧盟的加税幅度高达66%,基本上就把这条出口路给封死了,未来他们的进口可能会更多地转向美国。

欧盟选在这个时候向中国出手,很可能是在为中欧之间的贸易谈判争取筹码,双方已达成共识,将开展电动汽车价格承诺谈判,并重启贸易救济对话机制,在关税战的背景下,这对中欧双方来说都是利好消息。 但欧盟内部的政治倾向极为复杂,一部分顽固的“反华”力量并不甘心看到中欧合作顺利达成,但也明白在特朗普的关税大棒之下,欧洲必须寻求与中方的合作,或许就是在这种矛盾心态之下,才选择了一个市场规模仅有10亿欧元的产品动手。

“中国不跪”亮明战略底线 面对来自不同方向的组合拳,中国的回应倒是干脆利落。核心就一条:原则问题,没得商量。 具体到贸易争端上,就是“不撤关税不谈判”这条硬杠杠。近期,官方渠道明确释放出的“中国不跪”信号,更是把这种态度摆在了明面上。

这不只是一句口号,背后有更深的考量。历史上,一味退让妥协换不来真正的尊重和发展,反而可能让自己陷入更被动的境地。 所以,在涉及国家核心利益和发展权利的问题上,中国现在选择的是顶住压力,守住底线。这种强硬,既是给施压者看的,也是向世界表明,作为一个大国,中国有维护自身正当权益的决心和能力。

结语 外交部所说的“不跪”二字,既是对经济霸权的强硬回应,也是对全球秩序的一种宣示。无论美国接下来使用什么手段,我们的立场都不会动摇,既是为了保护我们的利益,也是在为那些小国发声。零和博弈这种方式是行不通的,最终只会被历史所抛弃。至于欧盟这次的做法,你们怎么看呢?

0 阅读:237

猜你喜欢

兜兜国际事

兜兜国际事

国际大小事,一览无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