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参加一战,获得多少好处?这么说吧,1917年,当欧洲战场绞肉机吞噬数百万生命时,中国突然对德奥宣战,这个操作让列强直挠头,既没派兵参战,也没放一枪一炮,却成了战胜国。 原来北洋政府玩了一手"以工代兵",把20万华工送上欧洲前线修战壕、运物资,硬是用铁锹和扁担撬动了国际棋局。 宣战书刚墨迹未干,中国就开启"清仓模式":天津汉口德租界秒变特别区,德国兵营改造成菜市场,青岛总督府挂上中文招牌。 最爽的是《辛丑条约》里给德奥的9400万两赔款,直接停付——这相当于白嫖了列强一个"暂停还款"按钮。 20万华工在欧洲顶着炮火修铁路时,英法军官都惊了:这些扛着扁担的中国人,居然比蒸汽机还能扛活儿! 1919年巴黎和会上,列强想把山东当"战利品"转赠日本,中国代表团直接掀桌拒签,这波操作反而逼得日本在1921年华盛顿会议上吐出了青岛,就像打麻将时明明没胡牌,却靠"流局"把对手筹码全吓出来了。 中国不仅混进国际联盟当创始会员,顾维钧还当上了理事会主席,德国更是在1921年《中德协约》里主动放弃所有特权——这可比后来二战时蒋介石的"废约外交"早了整整二十年。 这场"躺赢"背后藏着大智慧:当欧洲在用机枪证明谁拳头硬时,中国用算盘证明了谁脑子活,华工们用血肉之躯换来的不仅是白银,更解锁了"战胜国"这个外交Buff。 不过最讽刺的是,当中国在巴黎和会争主权时,国内正上演军阀混战,就像个精明的管家在国际市场疯狂扫货,回头发现自家后院着了火——或许这就是近代中国最真实的魔幻写照吧。 中国选择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曲折历程及其影响.光明日报.2014-08-27
为什么总说二战打光了苏联一代人,而没有人说打光中国一代人?不仅是苏联,德国也是打
【6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