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1年,太子刘彊上表辞去太子之位,刘秀吃惊问道:“你身居储君已十六年,若废了

近史风云录本人 2025-05-05 17:09:06

公元41年,太子刘彊上表辞去太子之位,刘秀吃惊问道:“你身居储君已十六年,若废了你,我如何向天下交待?”刘彊回答说:“儿臣难以当此大任,这是儿臣主动辞去的,父皇就可以向天下和群臣交待了。” 建武十七年的洛阳宫正值深秋,刘秀握着青铜镇纸的手在奏表上停了许久。窗外的梧桐叶打着旋儿往下落,一片枯叶正巧贴在窗棂上,像极了他此刻挥之不去的愁绪。十六年前册立刘彊时的场景还历历在目,那时天下初定,他将厚望寄托在这个嫡长子身上,可如今局势早已不同往日。 “传太子!”刘秀突然开口,声音在空旷的殿内显得格外沉闷。当刘彊疾步而入时,他才惊觉昔日稚嫩的孩童已长成挺拔青年,可眉眼间却透着与年龄不符的谨慎。“你当真想清楚了?”刘秀盯着儿子的眼睛,想从里面找出一丝犹豫,“莫要因旁人言语乱了分寸。” 刘彊扑通一声跪下,额头贴着冰凉的地砖:“自母后被废,儿臣便知这太子之位坐不安稳。”这话像根刺,扎得刘秀心头一颤。他想起前些日子废黜郭圣通皇后之位时,满朝文武虽无人敢言,可那目光里的疑惑却如芒在背。

刘彊继续说道:“阴氏舅族日益显赫,三弟刘阳聪慧过人,儿臣守着太子之位,反倒会让朝局生乱。” 殿外的秋风灌进来,吹得烛火明明灭灭。刘秀沉默良久,伸手想扶儿子起身,却又缓缓放下。他何尝不明白刘彊的苦衷?自从改立阴丽华为后,满朝都在揣测圣意,刘彊身为废后之子,即便勤勉有加,也难免被人诟病。若强行将皇位传给他,只怕会重蹈前朝覆辙。 “起来吧。”刘秀的声音有些沙哑,“明日早朝,朕会准了你的奏请。”刘彊抬起头时,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却硬是没让它落下来。这场辞位的戏码,他早已在心里排练了无数遍——主动请辞保全性命,也给足父皇体面,更避免了兄弟阋墙的悲剧。 几日后,诏书颁下,刘彊改封东海王,刘阳立为太子。洛阳城里的百姓议论纷纷,有人说太子贤德,主动让贤;也有人说帝王家凉薄,母子失势便遭弃。

而当刘彊离开京城那日,刘秀站在城楼上远远望着车队,手中的诏书被风吹得哗哗作响。他突然想起自己半生征战,好不容易得了天下,却连最基本的父子和睦、天伦之乐都成了奢望。

这场权力更迭的背后,藏着的是一个父亲难以言说的愧疚,更是一个帝王不得不权衡的无奈。

0 阅读:82

猜你喜欢

近史风云录本人

近史风云录本人

传播中华文化,建立民族自信,弘扬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