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两名十几岁的失明学生经过手术后,终于重见光明。而与此同时,照片上的这

安卉的 2025-05-05 16:25:51

2014年,两名十几岁的失明学生经过手术后,终于重见光明。而与此同时,照片上的这个人在手术前特意身穿军装,虽然骨瘦如柴,他却强打起精神,与妻子一起拍下了人生中最后的一张合照,他知道自己就要走了…… 敬请看官老爷们点一下“关注”,可以留下您的精彩见解,感谢分享与支持哟! 2014年深秋的病房里,徐园最后一次抚平军装领口的褶皱,160斤到90斤的剧变让镜中人形销骨立。 唯有胸前的三等功奖章仍闪着微光,护士第无数次调整他鼻间的氧气管时,这个在缉毒战场被子弹擦过心脏都未吭声的汉子,忽然将脸埋进掌心。 原来,军装内袋里,女儿满月照被体温焐得温热,他实在舍不得离开自己的孩子。 三个月前,诊断书上的"胃癌晚期"像枚锈蚀的弹头击穿所有防线,徐园攥着CT片蹲在营区梧桐树下,蝉鸣声里混着战友训练的号子。 17岁入伍时的场景还鲜活着:新兵连夜间急行军磨出血泡的脚板,抗洪大堤上连啃七天硬馒头的牙印,抓捕毒贩时溅在领口的血花。 12载军旅生涯积攒的20余本证书,此刻竟成了最沉重的镣铐,"爸爸要食言了。" 视频通话时,徐园盯着屏幕里甜美可爱的女儿,指甲掐进掌心,妻子抱着孩子往后缩了缩, 镜头晃动间,他看见招待所斑驳的墙皮——那是去年探亲时,他因紧急任务把妻女"扔"下的地方。 愧疚如癌细胞般疯狂滋长,却在接到红十字会电话时找到出口:我的眼角膜,能给需要的人吗? 2014年6月1日,儿童节的阳光淌进红十字会办公室,徐园在哥哥搀扶下走进门,笔挺的军装空荡荡挂着,工作人员递来器官捐献同意书时,他正要抬手。 却被妻子按住:她来签,碳素笔尖在"家属签字"处洇出墨团,像极了女儿画本上的泪痕。 最后三个月像被按了快进键,徐园执意搬出医院,在部队家属院租下小屋,清晨五点,他强撑着陪妻子晾晒军被,看晨曦在"光荣之家"的铜牌上跳跃。 又在傍晚搀着女儿学步,看小丫头摇摇晃晃扑向院角的月季,有天忽然下起暴雨,他竟孩子气地抱女儿坐在轮椅上,再小雨中转圈,军用水壶里的胃药被甩得叮当响。 拍照那天,妻子翻出珍藏的常服,徐园颤抖着套上袖子,160斤时的肩章此刻松垮垮垂着。 摄影师连按快门的瞬间,他突然抽走氧气面罩,军装上的国徽映着窗外梧桐叶的残影,"要笑啊。" 妻子帮他整理领花,泪水却砸在金灿灿的绶带上,数日后,监护仪拉成直线时,徐园的手心还攥着女儿胎发编的红绳。 追悼会上,妻子将他的军功章别在遗像前,4岁的女儿突然挣脱大人,踮脚要摘那枚三等功奖章,两位大学生找上门时,梧桐叶正簌簌落满小院。 他们捧着录取通知书,眼眶通红:姐,让我们替徐大哥照顾您,此后每月,总有人悄悄往信箱塞钱,附言永远写着"退伍老兵"。 妻子将汇款单收进铁盒,和丈夫的抗癌日记放在一起——那本子扉页写着:如果重来一次,我仍会选择穿上这身军装。 如今,烈士陵园的柏树已亭亭如盖,每逢清明,总能看到个穿红裙子的小女孩,踮脚擦拭墓碑上"徐园"两个字,她的书包里,永远装着爸爸的军用水壶,壶底还粘着那年暴雨中的月季花瓣。 而三十公里外的眼科医院,两名青年医生正用徐园的眼角膜凝视世界,他们诊室的墙上,并排挂着两幅照片:一侧是穿军装的年轻人,一侧是重见光明的患者,中间隔着十年春与秋。

0 阅读:54

评论列表

db

db

2
2025-05-05 18:27

感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