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特色使印度无法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 印度有许多根本问题阻碍其成为世界工厂:

东君聊 2025-05-04 10:50:22

印度特色使印度无法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 印度有许多根本问题阻碍其成为世界工厂: 文化偏见: 印度人的殖民历史使他们对工业和实业家存在着广泛的文化偏见。例如,如果有人将您与阿达尼(Adani Group)进行比较,他们并不是在赞扬,而是可能在侮辱。大家都知道,印度在工业革命的鼎盛时期是由一家公司统治的(英国东印度公司)。许多印度人无法摆脱这种创伤,也不以积极的方式看待行业,尤其是圣雄甘地对于大工业与手工业的看法对印度人的影响至深。对农民和知识工人的尊重远远超过工厂主及其工人。因此,印度现代从农业一步跃向服务业,根本原因是对于工业的文化偏见。大多数印度人认为农场工作在某种程度上是神圣的,办公室工作是神圣的,但在工厂工作是肮脏和下等的。 工程教育: 工程教育水平远低于四大工业化国家——德国、日本、中国和美国。如果印度不想做廉价的劳动密集型工厂工作(有很多国家都这样做),那么工程/工厂劳动力的质量就必须大幅提高。这以目前印度的教育普及率根本达不到。 环保: 特别令人惊讶的是在印度对于环保的双重标准,除了工厂之外,任何人污染地球都是可以接受的。然而,如果一家大公司影响环境,一切都免谈,尤其对外国企业这种标准更是苛刻到变态。虽然我非常支持环保,但令我费解的是这种双重标准。几乎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阻止印度农民对环境的破坏(他们用免费的电动机耗尽地下水位并向河流和湖泊随意排放多余的肥料),但对于一家大型工厂来说,处处都存在障碍。中国的标准在80-90年代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则宽松得多(尽管这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但对企业友好的环境帮助中国完成了工业化而成为一个主要的工业化国家。   土地法: 印度的土地法使得获取大片土地用于建设工厂变得极其困难。 印度的中产阶级相信印度的耕地即将耗尽并阻止工厂搬迁获得肥沃的土地[在印度,水资源的短缺使印度人认为,任何有水的土地都是肥沃的,所以不能浪费在建立工厂上,但是在不肥沃的沙漠中有可能建立工厂么?]。过去20年来,印度只有不到1%的农田被改建为工厂,即便如此,这也引起了中产阶级的强烈不满。工业需要占用大量资源,比如土地,水,电力,如果企业不能轻易获得大片土地,印度怎么可能成为世界工厂呢? 基础设施: 印度生产的电力远远少于中国,也远远小于印度目前所需的电力,所以在印度随处可见的大面积停电,非常类似中国80年代为了发展工业外贸造成的电力短缺。此外大多数其他类型的基础设施[道路、港口、仓库,通信]也是如此。看看下图中中国在基础设施上的投资(占 GDP 的百分比)并与印度进行比较。中国一直在加大力度,而印度则不然。 印度首先必须从根本上放弃对工厂、工厂主和工厂工作的偏见。他们必须超越农业思维,认识到每个富裕国家都通过工厂工作让人们摆脱贫困。没有工厂就无法消除贫困。你不可能在谷歌和脸书上雇佣每一个印度人,也不可能用现有的一英亩土地让农民致富。必须感谢甘地,他的影响使印度法律的制定主要是为了有利于小型家庭手工业而不是工厂,也有利于农民而不是工厂。 由于印度一直标榜的民主国家属性,印度的中产阶级对国家政策的制定影响巨大,他们的偏见是印度成为工业强国的主要障碍。印度中产阶级不习惯迅速改变态度,这部分受教育阶层对于底层民众希望改变和走向富裕的需求基本是漠视和不关心的(由于印度的种姓制度),因此印度的大量适龄人口并不能加入到印度的工业化进程中。 印度能成为世界工厂么印度能变发达国家吗?印度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吗?

0 阅读:55
东君聊

东君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