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32岁巴金邀请19岁女粉丝到自己家做客,女粉欣然赴约。谁知,半晌后她

平南 2025-05-03 21:33:42

1936年,32岁巴金邀请19岁女粉丝到自己家做客,女粉欣然赴约。谁知,半晌后她却哭着跑出来,巴金在后面紧追不舍......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36年,巴金凭借小说《家》名气大涨,成了很多年轻人心里崇拜的对象,在众多寄给他的读者来信中,一个19岁名叫萧珊的姑娘写的信显得特别不一样。

她不光在信里跟他坦诚地交流想法,还非常大胆地在信里放了自己的照片,并且写道:“给我敬爱的先生留个纪念。”这份真诚而特别的做法,打动了原本不太喜欢参加社交活动的巴金。

他仔细认真地写了回信,于是,两人便开始长达半年的书信往来,他们通过书信产生的投契和共鸣,之后,萧珊鼓足了勇气,主动提出来想要见面,她还很周到地又寄去了一张近照,并且约定好了具体的见面时间和地点。

第一次见面,萧珊的活泼开朗感染了内向的巴金,她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生活与理想,让巴金也渐渐敞开心扉。

他们的关系迅速升温,巴金像兄长一样关心着这个比自己小13岁的女孩,而萧珊毫不避讳地在信件和行动中表达爱意,甚至主动去巴金家照顾他的起居。

因早年家庭经历而对爱情有所保留、甚至打算独身的巴金一度感到无措,始终将萧珊当作需要呵护的孩子。

直到那次关于逼婚的谈心,最终打破了巴金的顾虑,促成了那段关于“等待”的郑重承诺,将两人的命运紧紧系在了一起。

这段感情终于在1944年,有了结果,他们的婚礼办得很简朴,没有隆重的仪式,也没有热闹的宴席请很多亲友。

就连婚后的新房,也只是一间借来的简陋木板房,那一年,巴金已经40岁,萧珊27岁,他们终于正式走到了一起,虽然日子清苦,但感情却十分深厚的夫妻生活。

直到1966年,在那个特殊时期,彻底打乱了这个原本平静生活的家庭,巴金受到了不公平对待,随后被派去看管关押牛棚。

而他的妻子萧珊,仅仅因为“巴金的妻子”这个身份,也同样失去了自由,甚至让她去清扫大街,让他们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打击。

巨大的痛苦让他们夜夜辗转反侧,根本无法入眠,只能依靠服用大量的安眠药物才能稍微得到片刻的安宁。

在那段无比黑暗的岁月里,他们彼此成为了对方唯一的希望与支撑,巴金先生常常忍不住发出痛苦的叹息:“日子难过啊!”

而萧珊总是报以同样的无奈回应,但在那之后,她会坚定地加上一句:“要坚持下去”,这句话鼓励着他们互相扶持着不倒下。

然而,这样没有尽头的折磨与持续不断的迫害,最终彻底耗尽了萧珊的生命力,摧毁了她的身体健康。

萧珊病得很重,但因为她的特殊身份,及时获得医疗照顾成了件极难的事情,直到病情恶化,她才在离世前的三个星期住进了医院。

而诊断结果非常糟糕,晚期肠癌,癌细胞已经大范围扩散,巴金一直在病床边陪伴着她,心如刀绞,盼望着能有奇迹出现。

可惜手术后仅仅过了五天,萧珊便永远离他而去,更加令他心痛的是,萧珊去世的那一刻,巴金正在防疫站忙工作,未能赶到医院送她最后一程。

面对妻子的去世,他在短短几天内就愁得头发全白,萧珊的离去,不只是让巴金失去了妻子,更像是带走了支撑他精神世界最重要的东西。

从妻子萧珊离开后,朋友们都劝他找个新伴侣,但他总是拒绝,心里认定了萧珊就是他这辈子唯一的妻子。

到了1975年,当萧珊的骨灰终于回到他身边时,他做了一个让大家都非常感动的事情,将骨灰盒安放在他卧室的床头,就在枕头边。

他就这样做了整整三十三年,日复一日,好像萧珊从来没有离开过,只是换了一种方式陪在他身边。

他时常对着骨灰盒诉说自己的想念,他曾经低声说过:“我能给你的深情,便是守着你的骨灰度过余生”。

对于巴金来说,活得这么久却变成了一种煎熬,因为他心里一直盼望着,能早点到另一个世界和萧珊再次相聚。

巴金与萧珊的爱情故事,显得格外纯粹特别,他用自己的一生向人们证明,什么才叫做真正的执着守护,两个人一生一世只爱着彼此一个人。

从最初通过书信互相倾诉爱慕之情,到后来在战乱烽火中他们紧密相依、共度艰难岁月,无论环境多么不稳定动荡,他们都始终坚守在一起。

即使在萧珊去世后,巴金也从未停止对她的深切思念,这份思念持续了漫长的几十年。

最终,在巴金离世后,他们的骨灰合葬在一起,实现了魂归一处。

【信源】资料参考:《世事如书,我只爱你这一句——巴金·萧珊》

0 阅读:177
平南

平南

人笑比庭中树,一日秋风一日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