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认错,在亚马逊对商品价格进行了详细展示之后,美国民众认为关税政策并没有帮助他们实现美国梦,反而增加了生活成本,因为价格当中明确显示包含多少关税。白宫发言人以及美国财长进行了公开回应,认为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随后,特朗普也在第一时间和亚马逊进行了沟通,并称赞亚马逊创始人 杰夫·贝索斯非常好。 这事儿啊,说白了,就是亚马逊“认了个怂”,可怂得不丢人,甚至还挺精明。你看,一开始他们在商品页面上把价格拆开来展示:这一部分是商品价,那一部分是关税,写得明明白白。这招一出,原本只是商品贵,现在直接让老百姓知道——“哦,原来是政府的关税把价格抬上去了!” 老百姓当然不乐意了,本来生活成本就高,这下看着账单直接炸锅:“我买个东西还得给你政府交‘保护费’?你这关税到底是帮我还是害我?”更要命的是,过去那种“把责任推给商家”的空间也没了,所有矛头全指向了白宫。 结果白宫坐不住了,发言人和财长出来急忙“灭火”,直接批评亚马逊这操作“不合适”,说你这么搞是“误导公众情绪”。可你想啊,要真没刺到关键点,他们会跳脚得这么快? 紧接着,特朗普也出面了,和亚马逊通了电话,表面上是“沟通”,实际上更像是“敲打”。不过嘴上还是挺给面子的,说什么“贝索斯非常好”。这个说法你要是信字面意思就太天真了,这种场合下说“你很好”基本就是给个台阶下,不留面子反而不好收场。 于是亚马逊立马表态,说“我们并没有真正上线这功能”,也没在别的平台做类似动作,态度柔得不行。这就像个学生突然公开了老师的出题套路,老师震怒,家长施压,学生马上说:“我不是故意的,我只是演练一下,没真用。”看似认错,实则有意试探。 你要问为啥亚马逊这么干?答案其实就在美国眼下的经济状态里:平台营收压力山大,民众消费力日渐疲软,尤其是被高通胀、高利率、高关税“三高”压得喘不过气来。 而平台自己也明白,这锅不能我一个人背,我得让消费者知道成本从哪儿来的,进而倒逼政府让利或者补贴。说到底,就是“借老百姓的嘴,把话送到政府耳朵里去”。 更有意思的是,亚马逊这波操作,其实也不是“乱撞南墙”,人家可能是观察了美国芯片、汽车产业之后有感而发。 你看芯片那边,Intel天天喊“缺资金、要支持”,结果政府真给了钱,汽车那边也是,芯片荒一来,车厂纷纷喊“我们顶不住了”,政府马上伸手“兜底”。所以,亚马逊也琢磨:是不是我先装作不小心戳一下你痛处,再配合低头认错,你反而更愿意搭把手? 这套路熟不熟?就像前面提到的那句网友金句:“就是先磨着你,让你麻木,然后瞅准机会一击致命。”亚马逊这波更像是“反过来”:先给你一点冲击,让你意识到问题,再假装自己什么也没做,悄悄把球踢到你脚下,看你怎么接。 关键是,美国现在的局势也不允许政府“耍横”到底。你说白宫能真动手封亚马逊?不太现实,这个平台太大、太根本,真闹翻了,供应链、消费端、就业都要出问题。所以,这场“认错风波”,更像是一场你来我往的博弈游戏。 背后真正的意思,其实很清楚:亚马逊想让政府知道,我们也是你“政策落地”的执行者之一,你别老拿我们开刀,我们也得活。要想美国经济好,你不光得搞出口、搞制造,连消费和零售这块也得撑住。想办法一起扛,不然“百姓不买单、平台没利润、企业不投资”,最后就只剩下一地鸡毛。 说白了,这就是美国资本和政府之间的“默契较量”。一个说:“我不想直接反抗,但我想让你知道我有牌。”另一个心里清楚:“你是我经济车里的引擎,我不能真拔了你。”看起来是一次简单的认错,实则是一次关于政策、市场和博弈逻辑的深度互动。台上一个低头,台下一盘大棋。
亚马逊认错,在亚马逊对商品价格进行了详细展示之后,美国民众认为关税政策并没有帮助
甜心萌熊仔
2025-05-03 02:19:4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