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夏,桂林大雄村突然来了一个泥水匠,带着的漂亮老婆,从不接活,每天都是

崆峒古韵长 2025-05-02 20:13:19

1944年夏,桂林大雄村突然来了一个泥水匠,带着 的漂亮老婆,从不接活,每天都是白天睡觉,晚上出去活动。 1944年夏天,桂林大雄村来了一对奇怪的夫妻,引起了村民们的好奇和猜测。男子自称是泥水匠,却从不见他出门接活计,整日白天睡觉,只在傍晚时分才起床活动。更引人注目的是那位女子,她穿着一件满是污渍却依然能看出曾经精致的白旗袍,臂下总是夹着两本已经翻旧的外文书籍。 村口榕树底下纳凉的老汉们嚼着槟榔打赌:"这男的准是江洋大盗!"卖米粉的阿婆却盯着旗袍上的暗纹嘀咕:"这料子桂林绸缎庄三十年都织不出一匹。"最瘆得慌的是他家土屋——白天门窗紧闭,夜里透出绿莹莹的煤油灯光,后墙根老有野猫叼着烧焦的纸片乱窜。 七月初八暴雨夜,村西头李寡妇撞见泥水匠蹲在河边发报。铁匣子滴滴答答响,雨点子砸在油布雨衣上像炒豆子。李寡妇吓得脚底打滑滚进沟里,第二天逢人就比划:"那铁匣子会念咒,绿光闪得河面都发亮!"村长带着保长去查房,推门就撞见泥水匠在补锅底,灶台上摆着本《无线电原理》,书页里夹着半截铅笔画的电路图。 旗袍女人更是个谜。有回保长家崽子发高烧,她拎着银针上门扎穴位,顺手掏出本德文版《临床医学》。孩子退烧后保长媳妇送鸡蛋道谢,瞥见她枕头底下压着把勃朗宁手枪,枪柄上镶着翡翠龙纹。村里私塾先生偷看过她的书,说是俄文写的《论持久战》,扉页盖着"西南联大图书馆"的红戳。 八月十五日军打过来的前夜,全村人被枪炮声惊醒。泥水匠突然换上国军少校制服,挨家挨户拍门:"往七星岩山洞跑!"旗袍女人从旗袍开衩处抽出地图,指挥乡亲们走羊肠小道。跑到半山腰回头望,他家土屋炸成火球,泥水匠拎着发报机往反方向冲,身后追着五个日本兵。 三天后在岩洞里,乡亲们听见中央社广播:"我军破获日军密电,成功阻截桂林方向敌军..."保长摸着崽子退烧的脑门,突然想起那夜旗袍女人扎针时哼的小调,分明是《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李寡妇哆嗦着掏出块烧焦的电路板:"这是从他家火堆里扒拉出来的..." 细琢磨这对"泥水匠夫妇",活脱脱抗战版的"潜伏"。男的把发报机藏在水桶底,女的拿旗袍当武器袋,白天装睡实为夜间监听电波。可惜历史只记得台儿庄、昆仑关,谁记得桂林山沟里烧焦的密码本?倒是大雄村的老榕树还在,树干上留着当年日军子弹打的疤,逢年过节总有村民往树根撒把炒黄豆——泥水匠最爱蹲那儿嚼豆子听风声。

0 阅读:1299

猜你喜欢

崆峒古韵长

崆峒古韵长

崆峒古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