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在对越反击战中,冯增敏带200多人向越军投降,回国后被判10年。没想到,他竟然说“我没办法”。 1979年2月17日,中国对越南开战,目的很明确,反击越军对边境的挑衅,顺带教训一下侵略柬埔寨的越南。那时候,越南仗着苏联撑腰,在中越边境没少搞小动作,中国忍无可忍,决定动手。这场仗打了不到一个月,中国军队攻势凶猛,很快就拿下了越南北部好几个重镇。不过,胜利不是没代价的,前线将士付出了不少鲜血和生命。 冯增敏是50军150师448团3营8连的指导员。50军这支部队可不简单,抗美援朝时就打出了名堂,个个都是硬骨头。冯增敏在连队里是管思想工作的,平时负责给战士们鼓劲儿打气,算是个挺有分量的人物。他那时候三十来岁,算不上老兵,但经验也不少,战士们都挺信他。 战争初期,一切都还顺利。可到了3月初,中国政府宣布撤军,部队开始往回撤。这时候,150师的任务是掩护主力部队撤退,别让越军趁机反扑。可战场上哪有那么容易算得准,448团2营在撤退路上撞上了越军的埋伏。双方一交火,2营被打得七零八落,冯增敏的8连加上1连的一部分人,被困在了一座山头上。 这山头位置很要命,四周全是越军,地形又不好,突围难度大得要命。连队被围了好几天,弹药打光了,粮食也没剩多少,水源更是断了。伤员越来越多,没药没水,眼看着人一个个倒下。更糟的是,通讯设备坏了,跟上级联系不上,援军啥时候能来,谁也不知道。越军那边火力不弱,封锁得死死的,想硬冲出去,基本没戏。 冯增敏这时候压力山大。他是指导员,战士们的命都攥在他手里。摆在他面前的路就两条:要么拼死抵抗,等着可能永远不会来的援军;要么放下枪,保住这200多号人的命。连队里意见也不统一,有人说宁死不降,有人觉得再打下去就是送死。冯增敏左思右想,最后拍板:投降。 就这样,200多个中国士兵在冯增敏的带领下,放下了武器,走下了山头。越军把他们押到了战俘营。那段时间,他们日子不好过,吃得差,住得糟,但好歹命保住了。1979年5月,中越双方换俘,冯增敏和他的战友们回到了中国。 可回国后,迎接他们的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冷冰冰的审查。所有被俘的人都被送到南京,挨个查。普通士兵因为是听命令行事,大多没啥大事,该干啥干啥去。可冯增敏不一样,他是带头投降的,责任全落他头上。军事法庭最后给他定了“投降罪”,判了10年,开除了党籍和军籍。 冯增敏在法庭上说了那句让人印象深刻的话:“我没办法。”他说当时被困三天,弹尽粮绝,援军没影儿,他不想看着战士们白白死光。可这话没啥用,法庭不认这个账,判决就是判决。 他在监狱里蹲了整整10年。出来后,他回了老家,过起了普通人的日子。他的事儿在社会上吵得挺凶,有人骂他是叛徒,说他丢了50军的脸;也有人觉得他挺惨,毕竟那情况换谁都不好办。他后来接受采访,低声说过一句:“我后悔,但要是再来一次,我可能还是会这么选。”这话听着挺无奈,也挺沉重。 这事儿放到现在看,还是挺复杂的。战争不是闹着玩的,那种绝境下,人的选择往往没那么简单。冯增敏不是啥英雄,他投降了,这是不争的事实。可他也不是故意想害谁,他只是个普通人,面对死路时选了条活路。他的经历让人不禁想问,战争里到底啥是军人该干的,啥又是人性的底线? 从大背景看,这场仗中国打赢了,可冯增敏这200多人的投降,成了胜利里的一道疤。历史书上不会大写特写,但这事儿的影响不小,尤其对部队纪律和士气来说,教训挺深刻。冯增敏的10年牢,不是白坐的,那是对军人职责的铁规矩。
1979年,在对越反击战中,冯增敏带200多人向越军投降,回国后被判10年。没想
潮女炫风尚
2025-05-02 18:50:4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