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内蒙有个流浪汉捡到了一根闪着金光的铁棍,称完足有7斤重,他赌棍里有金

粉樱萌娃 2025-05-02 15:45:42

1982年,内蒙有个流浪汉捡到了一根闪着金光的铁棍,称完足有7斤重,他赌棍里有金子,直接就拿去给人炼化了,没成想真炼出了4斤黄金,流浪老头也瞬间成了“万元大户”。可此事被当地文物局知道后,专家顿时捶胸顿足表示:国家少了三个亿都不止啊! 八十年代初的内蒙古草原上,有个姓李的老汉过了六十多年苦日子,他无儿无女,住在废弃的土坯房里,每天就背着破麻袋在县城周边转悠。 那时候刚改革开放,穷地方的人想找口热乎饭不容易,老李头常蹲在国营饭店后门,等人家倒泔水时捡点菜叶子。 1982年,老李头照例去城北荒山坡挖野菜,没曾想那次挖野菜竟碰到了个硬物,扒开冻土一瞧,是根三尺来长的铁棍子。 棍子裹着泥浆,老李用袖子蹭了蹭,露出来的地方泛着暗金色,他掂了掂分量少说有七八斤,心里盘算着卖给废品站能换半个月口粮。 扛回家搁在土炕边上,老李头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第二天大清早,他拿石头敲掉棍子上的锈壳,发现里头真藏着黄澄澄的金属,把烂棉袄往腰上一扎,揣着铁棍就往县城金铺跑。 金铺掌柜是个戴眼镜的胖子,拿着放大镜照了半天,脑门上的汗珠直往下滚,他支开伙计关上门,当场架起焦炭炉子。 当烧红的铁棍往酸水里一浸,真化出来四斤多黄金,掌柜的咬着后槽牙数出八十五张大团结,老李头这辈子头回见着这么厚一沓钱。 老李头买了身新衣裳,天天蹲在供销社门口啃猪头肉,没出半个月,来了三个穿中山装的干部,带着省城博物馆的老专家,专家拿着老李头扔在墙角的铁皮渣子,手激动的直打颤。 后来才弄明白,那铁棍是辽代皇族的仪仗金杖马,外头裹着鎏金铜壳,里头灌着纯度九成的黄金。 按当时海外拍卖行的行情,这种带契丹铭文的完整文物,少说值三辆进口小轿车。 老李头熔金那会儿,正好赶上国家修订《文物保护法》,可草原上的政策传得慢,老百姓压根不知道地里刨出来的东西归国家。 文物站的人急得直拍大腿,连夜往北京打长途电话,听说故宫的专家在电话里吼得整个办公室都听得见,说这是近十年最重大的文物损毁事件。 老李头揣着还没捂热乎的钱,被问了三天,最后上头念他不知情,教育了事,倒是收金子的掌柜吃了官司,铺面都给封了。 这事过去小半年,盟里给各旗县配发了文物宣传画,拖拉机站的大喇叭天天放保护文物的顺口溜。 老李头用那笔钱翻修了房子,还托人从张家口捎来头小毛驴,可惜那根金杖就留下张模糊的照片,现在收在自治区博物馆的档案室里,旁边标注着"1982年重大损毁案例"。 要说这事最玄乎的,是后来有个北京来的考古队,顺着老李头挖野菜的山坡往下探了二里地,真找着个辽代贵族的陪葬坑。 虽然里面陶罐铜器齐全,可主墓室早让人掏了个空,就剩半截石碑上刻着"护国大将军"的字样,知情的老辈人说,这金杖怕是早年盗墓贼落下的,阴差阳错让老李头捡了漏。 如今草原上跑旅游的大巴车,路过老李头住过的村子,导游还拿这事当段子讲。 说要不是当年熔了那根金棍子,现在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指不定是谁家的,倒是老李头晚年常蹲在村口老槐树下嘀咕,说那金子化的时候冒的是青烟,跟普通铜铁不一个样。 消息来源:陕西法制网

0 阅读:1855

评论列表

用户18xxx27

用户18xxx27

9
2025-05-02 20:03

做得对!给三百块就换走的玩意!不刁他

异客 回复 05-02 20:36
毛病吧?

猜你喜欢

粉樱萌娃

粉樱萌娃

粉樱萌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