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水饺皇后》,真的蛮动容的。这是马丽第一部大女主戏,关键马丽通过演技诠释的臧姑娘,也无愧是上个时代的大女主!可以说马丽用遒劲而动容的演技,完美塑造了水饺皇后臧健和的一生,从带着女儿七十年代到香港打拼的彷徨无助,到从湾仔码头的街边小摊历经的挫折与磨难,到后面靠着坚韧刚毅,以及重诺守信的品质创造了湾仔码头这个全民皆知的创业神话!我家的水饺皇后
关键,我也特别喜欢电影里马丽对臧姑娘的深刻刻画,尤其是电影的几个叙事段落,从毅然跟丈夫决裂,带着女儿来到香港闯荡,到后来结识了红姐、糖水伯,华哥等贵人,再到改良水饺口感打开市场,搭配着《半斤八两》与《光辉岁月》等经典曲目的播放,完整性的让我们看到一位女性的坚毅与铿锵,在时代变迁中绽放!
尤其是马丽饰演臧健和跟惠英红饰演红姐之间的对手戏,更让我们在创业外看到独属女性的惺惺相惜。是红姐鼓励她,帮助她,才有了臧健和第一个饺子工厂。而在这个阶段,马丽更展现了绝佳的表演爆发力,从走投无路的悲痛,到后厨摔倒后的力不从心,以及阳台绝境中下的崩溃,到红姐激励下眼神中的笃定。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女性的复杂跟无畏的韧劲。可以说《水饺皇后》作为马丽独挑大梁的电影,马丽是做到了懂的角色,洞悉角色,才让人深深的共情。
当然,这些离不开马丽对水饺皇后原型臧阿姨的深入了解。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臧阿姨的传奇性,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却敢于押注一切,在香港打拼出一片天地。可以说马丽很好提炼了臧阿姨身上的女性精神,才有了电影里的精彩纷呈。
比如电影里讲臧女士直接移居香港,而现实中她是到了泰国才发现被丈夫欺骗,于是带着仅有100港元登上回香港的飞机。她因不懂粤语被拒载,被迫滞留机场三天三夜,最终在船员的帮助下,用帆布裹着女儿睡在码头仓库。这段经历成为她“冻死迎风站”的精神起点。而臧阿姨这种不依附男性,独立自主的精神也体现在了马丽的角色塑造上,于是马丽塑造的臧健和才能兼具母亲的柔韧与创业者的果敢,打破了女性依附男性的传统叙事。
而马丽除了塑造臧阿姨作为女性刚硬,独立的一面,更展现了臧健和另外的人格品质,比如重诺守信,知恩图报等。当马丽饰演的臧健和将水饺名号打响后,随着产业化发展,水饺质量偶有差异,而臧健和首先要做的,就是将全部水饺召回,决不允许以次充好,让信任她的顾客寒心。再比如对待帮助过她的人,比如糖水伯,臧健和费劲心思终于找到了他,并且帮助他在晚年有更好的生活依靠。而这些事件,可以说都曾在湾仔码头创始人臧阿姨身上凸显过,也展现了其作为女性,知恩图报、重情重义的一面。
当然除了电影内表达的,其实现实中湾仔码头创始人臧阿姨的很多优秀品质也值得被看见,比如香港回归后,她投资内地,在上海建厂并优先雇佣下岗职工。再比如她还设立“臧健和教育基金”资助山区学子,捐资666万元建设“母亲水窖”,在青岛建立以母亲命名的老年公寓。
我们总说艺术来源于生活,通过《水饺皇后》更能清晰感知:湾仔码头本身就是彻底的励志传奇,创始人臧姑娘的经历更是彻头彻尾的“大女主”故事。她从低微如尘土的底层女性,凭借抓住时代机遇的勇气、不信命的精神和炙热的初心,走出无畏的铿锵之路,让湾仔码头成为一种精神符号——它穿越地域与时代,持续激励着每一位奋斗者:无论岁月如何更迭,普通人的坚持与智慧同样能成就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