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肚脐眼里的霉菌蓝莓“肚脐眼”里的霉菌通常是链格孢属、灰霉属、枝孢菌属、青霉属等真菌。这些霉菌可能在蓝莓的生长、采摘、运输或储存过程中感染果实。
蓝莓成串生长,串与串之间易积水,且其“肚脐眼”部位(果脐)是花柱脱落留下的小孔,底部凹陷,容易藏污纳垢,为霉菌提供了生长环境。此外,蓝莓皮薄易破损,在采摘和运输过程中受到损伤,也容易导致霉菌侵入。
如果储存不当,如湿度过高、温度不适宜,也会加速霉菌的滋生。例如,由灰葡萄孢菌引发的灰霉病是蓝莓采后最常见的真菌性病害,在湿度高、温度较低的环境中易发。
霉菌大多从果脐开始滋生,肉眼看外观可能只是“有点脏”,扒开果蒂才能看到灰绿或黑色絮状物。表面看似完好的蓝莓,内部可能已被菌丝穿透,即使果皮没变色,毒素也可能渗透到果肉里。因此,在食用蓝莓前,要仔细检查其果脐部位,如有霉菌,应整颗扔掉,避免食用后影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