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行政,心有百姓。这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妙诀。 法治社会首先是政府要依法行政。

清风山涧溪明月 2025-04-21 17:37:24

依法行政,心有百姓。这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妙诀。 法治社会首先是政府要依法行政。 政府出台的所有文件规定,都必须有法律依据,而且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不发生冲突。 政府依法行政了,政府的所作所为都和普通百姓的利益不发生冲突了,政府的公信力就提升了,老百姓对政府的信任度就提高了,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就容易发挥了。 一个当过村干部的老年朋友对我说,我们的老百姓,其实是最好说话的,最容易管理的。只要政府的作为和老百姓的利益相一致,不矛盾,老百姓都是会支持政府工作的。譬如疫情期间,只要政府一声令下,说居家隔离,就居家隔离;说打疫苗,就打疫苗;说阻断道路,就阻断道路。根本没有任何阻力。尽管有些人也会感到不方便,但是考虑到整体利益,没有人和政府对着干。譬如有老年人去世,就是自己家人悄无声息地进行安葬就过去了,不像过去一样好多人热热闹闹操办几天。 这位老年朋友还说,老百姓对政府的不满意,好多不能怪群众。譬如电动车的问题,如果这种产品质量有问题,不能上路,存在安全隐患,其实很好办。通知生产厂家,全部召回,老百姓买车支付的钱,全部退回。相信老百姓都会配合。可是,不追究厂家的责任,却在道路上,查骑车的老百姓。这就弄颠倒了。老百姓有怨气,就不难理解了。 再比如,老百姓用机械收花生的事,你说不符合环保规定,你给想出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呀!可是你啥办法也不想,就是凭着自己是执法部门的权势,到农田里执法。老百姓想不通啊。因为庄稼的耕种收获都是有时间的,错过了最佳时间,就可能影响收成了。不违农时,是农民最重要的生产法则。譬如有些大面积种植花生的农户,在该收的时间不收获,一旦变天,下连阴雨,花生就会在地里发芽,这一季子庄稼就没收成了。你要因为环保强制阻止老百姓机械收花生,那就是和老百姓的利益相冲突,老百姓对你执法者就误会了。就会觉得你是依仗权势,专门跟老百姓过不去。 还有,每年的麦收季节,那是龙口夺食。麦子一成熟,必须连夜抢收。否则遇到干热风,那就把麦子吹落地里了。或者遇到连阴雨,麦子在麦穗上就该发霉发芽了。这就会让种地百姓哭天无泪。所以,老百姓收割期间,如果不能提供服务,千万不能制造麻烦。否则,就会把老百姓给得罪了。 还有,如果整理村容村貌,涉及到拆迁问题,一定得依据法律条文,认真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新规划占用群众土地的,或者需要拆迁房屋的,要依据法律规定,该进行思想疏导的,做好思想疏导工作;损害到群众利益的,该补偿的一定要及时给予补偿。这样问题就好解决了,工作就好推进了。如果工作简单粗暴,不是依法行政,就把老百姓得罪了。 这位老年朋友还说到,现在的老百姓和过去不一样了,文化水平都普遍提高了,而且都会使用智能手机,各种法律法规在手机上都能搜索出来,你基层干部如果不依法行政,人家很容易抓住你的辫子,不仅让你无法顺利开展工作,还会让你在网络上曝光,影响政府的社会信誉,影响政府公信力。 我觉得,这位老年朋友说得很好。政府公信力的维护,最好办法就是回归传统,干部真正站在群众利益的角度考虑问题,依据法律规定去处理问题,解决问题,让群众觉得政府值得信赖。千万不能站在群众的对立面。毕竟我们的政府是人民政府,我们所做的事是以人民为中心的。 政府坚持依法行政,不仅能维护政府的良好形象,更重要的是能给群众做出遵纪守法的榜样。如果政府带头违法,那实际上就是告诉群众,什么法治社会,都是空洞的口号。这样危害就大了,就和初心使命背道而驰了。 国家根据人民利益制定法律,为了人民利益坚守法律,用法律来保护人民,造福人民;倘如此,必定能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尊重。

0 阅读:7

猜你喜欢

清风山涧溪明月

清风山涧溪明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