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3年,张温代表孙权出使蜀国,诸葛亮摆宴宴请张温,在宴席上张温出题为难蜀国

爱吃凉拌菜 2025-04-07 10:55:53

公元223年,张温代表孙权出使蜀国,诸葛亮摆宴宴请张温,在宴席上张温出题为难蜀国大臣问:“老天爷姓什么?”没想到一个酒徒的回答,不仅让张温心服口服,也让在场的诸葛亮大吃一惊。 蜀汉的关羽、张飞、刘备,皆先后因东吴而死。 襄阳之战中,孙权背刺蜀汉,偷袭荆州,让关羽腹背受敌。败走麦城后,还割下了他的头颅。 刘备震怒,当即调兵遣将征讨东吴。张飞则因关羽之死,把怒火发泄在部下身上,终被不堪其辱的部下所杀。 至于刘备,因征剿东吴不利,而病死于白帝城。 可以说,东吴与蜀汉,有着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 刘、关、张三兄弟死后,孙权意识到曹魏雄踞北方,很可能剑指东吴。 于是,想与蜀汉重修旧好,孙刘结盟,共同抗曹。 对于出使蜀国的人选,孙权一直在犹豫。 毕竟,蜀汉对东吴有着深深的仇恨,若使者水平不高,非但达不成结盟,反而会命丧黄泉。 琢磨了一圈,孙权决定让张温出使。 张温的父亲张允曾深受孙权信任,而张温继承了父亲伟岸的相貌和伶俐的口舌。 当初孙权决定重用张温时,曾问及众人:“张温的才能,可以和当今的谁相提并论?” 刘基回答:“可与全琮同等”;顾雍则说:“刘基未详细了解到张温为人。张温当今无人可比。” 孙权听完大喜过望:“若真如二位所言,那张允未死矣。” 张温临行前,孙权语重心长的嘱咐道:“本不应让爱卿舟车劳顿,只是我担心诸葛孔明并不能了解我联刘抗曹的良苦用心。卿可以告诉蜀汉,待我扫平山越叛乱,就会与他一道进攻曹丕。” 张温谦逊的说道:“于内政,我寸功未建;于外交,我也不能独自应对,恐怕无法像张孟那样传播国家声誉。” 接着,他又捧起了臭脚:“不过诸葛亮善于谋略,洞悉人心,您的一番诚意他定能知晓,也会谅解此前您的屈甚权宜之计,他定不会生出猜疑。” 张温通过自我贬低,来抬高孙权,这波“彩虹屁”吹得孙权心情愉悦。 来到蜀国后,张温洋洋洒洒给刘禅写了封表章,先从商高宗和周成王临危受命,来吹捧刘禅定能伸张国力,又夸赞刘禅美名传播四方,身边尽是贤臣良相。 最后,把话题回归到两国结盟上。 张温说:“吴国地处江南,长治久安,一直想跟仁德之君,共赢天下。不过,北方的攻势非常凶猛,东吴的兵力又少,为了保住国祚,只能忍受屈辱。为了改变现状,吴主派下臣张温来疏通情况,表达友情。自从来到益州后,接受了不少宴请和赏赐,实在是诚惶诚恐。既惊喜而又不安。谨此奉献我主致陛下信函一封。” 张温的文采斐然,让蜀汉见识到了孙权的诚意。作为父相的诸葛亮,也理应尽尽地主之谊。 诸葛亮为张温大排筵宴,请来百官作陪。 只是,宾客已经入座很久,诸葛亮迟迟没有发话动筷,而是不停的问下人:“秦宓怎么还没来?”张温好奇的问:“丞相,这秦宓究竟是何许人也?” 诸葛亮笑笑:“益州的文人雅客。” 张温暗自决定,等秦宓来了一定要好好会会他,给秦宓个下马威,顺便也风轻云淡的嘲弄一番蜀国。 秦宓姗姗来迟,诸葛亮先行带酒。一番寒暄客套结束,众人也已经有些微醺。尤其是秦宓,他已经喝的摇摇晃晃,连站都站不稳。 张温心想,这秦宓不过是一介酒徒罢了。 借着酒意,张温问秦宓道:“您是否学习呢?” 秦宓毫不客气:“那黄口小儿都知道读书,张大人为何挖苦我?” 张温点点头,开始发难:“您可知,上天有无头否?” 在得到秦宓肯定回答后,张温又问他头在哪里。 秦宓答道:“天之头,在西方。《诗》曰:‘于是眷恋西望’。因此头在西面。” “天有耳朵吗?”张温再次发难。 “《诗经》里说:‘鹤鸣叫于水泽,声闻于天’,天如果没有耳朵,高高在上的它怎能听到地上的声音?”秦宓回复。 张温再问:“天有脚吗?”秦宓引用《诗经》中提到的“上天的步履那么艰难,那人已不可靠”来说明天能走路,所以有脚。 张温继续追问:“那老天爷有姓吗?” 秦宓的回答,把问题带到了它不该有的格局。 “有姓,姓刘。当今天子姓刘,因此而知道天姓刘。”秦宓此话一出,在场众人皆拍手称快。 张温不甘示弱:“可太阳诞生在东方”,弦外之音是东面的吴国才是天下之主。 秦宓铿锵的答道:“虽然它诞生在东方,而最终归宿在西方。” 张温本以为秦宓只是个不识礼数的酒色之徒,可他的回答却颠覆了张温的认知。 心服口服的张温,当即起身赔罪。 张温的弄巧成拙告诉世人,不应以貌取人,也不应咄咄逼人,否则吃亏的会是自己。

0 阅读:62

评论列表

用户17xxx03

用户17xxx03

2
2025-04-07 12:39

那一段当年背下来了,确实🐮🍺,可惜现在都忘得差不多了

爱吃凉拌菜

爱吃凉拌菜

自我拉扯的孤独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