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3月20日,张茜在北京去世,年仅54岁。陈毅元帅的次子陈丹淮晚年时回忆

熹然说历史 2025-03-21 18:20:26

1974年3月20日,张茜在北京去世,年仅54岁。陈毅元帅的次子陈丹淮晚年时回忆母亲的英年早逝,常常泪流满面! 2003年的一个春日傍晚,陈毅元帅的次子陈丹淮坐在北京的家中,手捧着一本泛黄的相册。那是母亲张茜与父亲陈毅的旧照片,照片中的他们有说有笑,仿佛时光从未流逝。看着照片,已近花甲之年的陈丹淮眼眶湿润,他常对家人说起,每次想起母亲,总是忍不住泪流满面。 "母亲去世那年,才51岁啊。"陈丹淮轻轻抚摸着照片,喃喃自语。回忆起1974年3月那段痛苦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 时间倒回1972年1月6日,陈毅元帅病逝的那个夜晚,张茜一开始躲在病房旁的小屋里,不敢面对丈夫离世的事实。许久后,她才走出房间,来到陈毅的病床前,一遍遍呼喊着:"仲弘……仲弘,你起来看看我啊,你起来啊……"那一刻,病房里的医护人员和工作人员无人敢上前打扰,只能默默等待。最后,张茜竟滑倒在病床旁,放声痛哭起来。 回到家已是凌晨三点,张茜坐在陈毅的办公桌前一动不动。陈丹淮忧心忡忡地蹲在母亲身边,轻声说:"妈妈,您休息吧,您倒下了我们怎么办啊?"张茜像是没听到一般,只是望着窗外漆黑的远方。两个小时后,她才轻声说道:"是啊,该进入一个新的生活了……" 五天后,陈毅的追悼会在八宝山举行。原本按计划,毛主席因身体原因不会参加。然而就在追悼会开始前,周恩来急匆匆地来到休息室,告诉张茜:"张茜同志,毛主席也要来参加追悼会,宋庆龄和西哈努克亲王也要来,你要做好准备。" 张茜不由得想起,丈夫病重时,进食已经非常困难,却仍不忘在12月26日吃几根寿面,为毛主席庆生。毛主席来到现场后,张茜紧紧握住他的手,问道:"主席,您怎么也来了?"毛主席动情地回答:"陈毅是个好同志,我也来参加他的追悼会。" 追悼会上,另一个令人动容的场景是刘伯承元帅的到来。那时刘伯承双眼已经失明,却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来到医院。进门后,他在病房正中间鞠了三躬,然后转了九十度再次鞠躬,最后朝着四个方向都鞠了一躬。张茜强忍悲痛,走过去扶着刘伯承来到陈毅的病床旁,轻声说:"仲弘在这里……"刘伯承朝着陈毅的遗体恭恭敬敬地鞠了三躬。令人心碎的是,刘伯承刚走出门口,便放声痛哭。 陈毅离世后,张茜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其实早在照顾病中的陈毅时,她就经常咯血,但为了丈夫,她从未提及自己的病情。叶剑英得知后,立即安排她住院治疗,但为时已晚,医生诊断她患有肺癌。 1973年初春,躺在301医院病床上的张茜,面容憔悴却依然保持着一丝优雅。她让长子陈昊苏为自己朗读陈毅生前的诗文,仿佛通过这些文字,她能再次感受到丈夫的存在。这时候她已知道自己患了肺癌,生命正在一天天流逝。 在张茜生命的最后时光,她最放心不下的是幼女陈珊珊。当邓小平从外地归来探望她时,看出了她的心思。邓小平拉着张茜的手郑重承诺:"你放心吧,我收珊珊当干女儿。"张茜含泪点头,眼神中满是感激。1974年3月20日,经过两年的顽强抗争,张茜还是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51岁。 那是在35年前,张茜与陈毅的相识充满了戏剧性。1938年春,刚满19岁的张茜响应周恩来和邓颖超号召,加入了新四军战地服务团,成为演剧队和歌咏组的成员。那年,她在话剧《魔窟》中饰演"小白菜"一角,表演惟妙惟肖,引起了时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陈毅的注意。 演出结束后,陈毅立即找到负责人谢云晖询问:"饰演'小白菜'的女演员是谁?她的家庭状况如何?"谢云晖看出陈毅的心思,问道:"你要不要我帮忙介绍介绍?"陈毅连连点头:"要得要得!不过现在不要挑明,我喜欢自己认识,在自然的交往中产生感情,只不过需要你多提供一些机会。" 随着交往的加深,两人的感情也在悄然变化。但就在关系更进一步的时候,张茜却突然将陈毅的信当着谢云晖的面全部烧掉。原来有人告诉她:"陈司令员人再好,但他也比你大那么多,难道之前没有结过婚吗?别看他现在只有一个人,说不定你嫁给他以后就要当后妈。"直到谢云晖告诉她陈毅的前妻已经牺牲,也没有孩子,张茜才放下顾虑,恢复了与陈毅的来往。1939年年底,两人正式结为夫妻。 婚后的张茜并不满足于仅仅做一个贤内助。在陈毅的鼓励下,这位湖北女子师范学校的毕业生开始刻苦学习外语。50年代末期,陈毅因病不能出席一次重要的外交会议,张茜临危受命代替丈夫参加。会上,她用清晰的条理和大方得体的姿态,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赞赏。从此,她正式成为外交部的一员,后来常与陈毅一起出席外交活动,被誉为"外交伉俪",获得了"中国第一外交夫人"的美誉。 张茜与王光美、邓颖超等女性一起,为提升女性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她常说:"女人既可以成为男人背后的女子,也能够自己活成一个传奇。"在事业成功的同时,张茜也是三子一女的好母亲。她的三子陈小鲁后来与粟裕将军的女儿粟惠宁结合,延续了两家的革命情谊。

0 阅读:45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