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医选学校就仨字——离家近。为啥要离家近?因为学医是有地域性的,那为啥有地域性?

怀揣梦想的可爱球球 2025-02-12 18:44:26

学医选学校就仨字——离家近。为啥要离家近?因为学医是有地域性的,那为啥有地域性?因为学医有个派系,就是学阀。 中国的医疗体系挺有意思,每个省份都有自己出名的医科类大学,这医科类大学下面又有众多附属医院。这就意味着孩子在某医科类大学上学,读本科、研究生、博士,未来就业大概率就在这所大学下面的附属医院。 原因很简单,给孩子上课的老师,孩子的研究生硕士导师、博士导师,很多都是附属医院的主刀大夫、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也就是说,今天是导师,明天孩子就业时,可能就是领导。这种关系下,孩子的就业怎能没有地域性? 医院招人时,作为医院的主刀大夫、科室主任,自己培养带了好几年的学生不要,难道要外人?你有何能耐?这就是医院的学阀。在各专业里极其严重,且非常明显,甚至影响到读研、读博。 有些家长想法挺有趣,比如孩子考了六百四五十分,在河南省,最好的医学类院校是郑州大学的医学院,但觉得考这有点浪费分,就想能不能去外地读书,本科混个 985,研究生再考回郑大。 家长朋友们,理论上可行,但实际情况是,即便都是 985,比如在上海交大读本科,未来想去北京大学读研究生,考试时会发现北大优先录取本校学生,外校学生除非特别优秀,否则很难被录取。跟本校学生竞争,外校学生处于劣势。 所以,学医怎么选?想在哪就业,就在哪读医,就在哪上学。大多数家长希望孩子当医生能留在本地,所以要在本省尽量给孩子找合适的医科类大学。本省没有的话,可以考虑离家较近的周边省份读书,这样能明显增加孩子回本省就业的机会。

0 阅读:480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71

用户10xxx71

4
2025-03-30 06:22

没见到头部几所院校的医学学生回本地发展本地拒绝。倒是看到了一线城市的医院一般不要外地生源的学生。搞得像医生遍地土坷垃没人要一样,医学真正问题是学制过长,从业限制过多,很多医学生难以坚持下来到最后转行的占了半数。比如一个学生5年毕业,又搞三年对业务能力没啥实际意义仅仅降低医院用人成本的规培,引进人员分科室后又要进行专培等,从上学到真正上岗十几年过去了,更别说面临考研考博的内卷。没个地区医疗岗位都是稀缺的,培养博士硕士数量都是有限的,所以最终大家最终卷的不是地域,而是文凭高低和临床能力,卷的是科研成长预期,医院最害怕的是患者用脚投票给庸医,这才是真理!

怀揣梦想的可爱球球

怀揣梦想的可爱球球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