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团长我的团 1944年,中国远征军年仅9岁的战士张全胜被日军俘虏。敌人问他想怎么死,张全胜说:“我已经死了,可中国永存。”
《我的团长我的团》里,龙文章带领川军团打的南天门战役,艰苦卓绝,让人泪目。而南天门战役的原型就是松山战役。
1942年,远征军入缅作战失利,滇缅公路日军控制。国外的援助物资无法进入中国,给中国抗战带来巨大的不利影响。
日军预见松山作为战略要地,对战局的发展至关重要,所以他们计划把松山建成一个长期性的防御要塞。
为此,日军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建成的堡垒可以硬抗飞机大炮的狂轰乱炸。并且准备了至少能够维持作战3个月的物资。
中国远征军方面当然也明白滇缅公路的重要性,而要夺回滇缅公路的控制权,就要控制松山,因此松山便成了双方争夺的焦点。
从1944年6月4日开始,中国远征军十战松山,付出了大量的牺牲,终于在3个月后,重新掌控滇缅公路,将日军推到外线。
在战役的关键阶段,远征军战士损失惨重,不得已放开了征兵的年龄限定,征招了7000娃娃兵。
这些孩子大的15岁,小的才9岁。本应该上学的年纪,而他们却已经走上了保家卫国的战场。
开始,娃娃兵只是负责一些烧水做饭,搬运物资的辅助工作,到后来战事吃紧的时候,他们也不得不拿起枪和日本人拼命。
战斗间隙,美军的随军记者采访这些孩子们:“胜利后,你们想干什么?”孩子们回答:“回家种地,盖房子,娶媳妇。”多么朴实的回答。
美军记者又问71军军长钟斌:“孩子是国家的未来,你们为何早早把他们送上战场?”钟斌沉默许久,悲痛的说道:“如果国家没了,哪里还有未来,仗打到这种程度,我们别无选择。”
整个松山战役,远征军伤亡7763人,娃娃兵就有1000多,占七分之一。
年仅9岁的张全胜,在战斗中不幸被日军俘虏,日军问他想怎么死,张全胜铿锵有力的回答:“我已经死了,可中国永远存在。”说完慷慨就义。
现在,位于云南省保山龙陵县的松山战场遗址公园里,有一个中国远征军雕塑群,其中有一个娃娃兵方阵,由21座娃娃兵单体雕像组成。
幼小的身躯,稚嫩的脸庞,本该安于父母膝下,撒娇承欢的年纪,他们却抗起枪,走上了抗敌的战场。
娃娃兵雕像面前,有前来祭拜的人留下的糖果,让人煽人泪下。是啊,本该品尝甜蜜的年纪,却吃够了苦。
诚如钟斌将军所说,如果国家没有了,哪里还有未来。这些娃娃兵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本不该由他们承担的责任。
所有国人,这一生都应该去这些娃娃兵面前,祭奠一次。因为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有他们的一份牺牲。 读书[超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