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家庄村位于青岛胶州市洋河镇东部,距镇驻地10公里,东邻胶南西柳圈村,西邻油坊村

念寒评评你好趣事 2025-02-06 13:51:36

魏家庄村位于青岛胶州市洋河镇东部,距镇驻地10公里,东邻胶南西柳圈村,西邻油坊村南靠洋河,北与九龙大闹埠村接壤。全村有孟、于、柴、孙、张、高、杨氏、匡等姓氏。于、孟、孙姓人口较多,分别约占33%、25%、10%。 据《孟氏家谱》记载,魏家庄村明朝万历三十年(1602)由魏氏兄弟迁来居住,取名魏家庄。后魏姓迁至高密,万历三十二年(1604)孟姓由胶南陆旺迁来,万历 四十年(1612)于姓由该镇于家庄村迁来,明崇祯十年(1637)柴姓由胶南山柴家来此,随后孙、张、高、杨、匡姓等陆续来此落户。 魏家庄清代属胶州济实乡;清宣统三年(1911)到民国初期属陈圣区;1929- 1944年属胶县第四区;1948 年属胶县龙山区;1950年属胶县第十四区:1955年属胶县龙山区:1958年属胶县先锋人民公社;1959年属胶县洋河人民公社:1984年属胶县冷家村乡;1993年起属胶州市洋河镇至今。 该村地处平原,土地肥沃,曾经种过沙参、红花、冬花等名贵药材。改革开放后, 有20多家村民建起蔬菜大棚,多种绿色蔬菜销往青岛、胶南、胶州、黄岛等地。 1999年该村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冲倒房屋300多间,损坏粮食5万多公斤。 魏家庄最值得村民骄傲的历史名人是柴世荣(1893-1944),原名柴兆升,是东 北抗日联军第五军的主要领导者之一。5岁时随父母逃荒到吉林延边地区和龙县。 12岁时随父亲学打猎,练就一手好枪法。1929-1944年,当了警察。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柴世荣在警察所进行组织发动,拉起了一支3000多人的抗日队伍,后与王德林的抗日救国军联合,任抗日救国军第四路军司令。1935年成立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柴世荣任副军长,战斗足迹遍及黑龙江、吉林两省东部地区,为救国救民身经百战,1944年牺牲。柴世荣的儿子柴国栋,曾任八路军营长,在晋察冀反日伪军扫荡中牺牲。

0 阅读:8
念寒评评你好趣事

念寒评评你好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