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讲了《三十六计》的第一计“瞒天过海”,今天讲第二计“围魏救赵”。 围魏救赵是战国前期的经典战例。执行这一战术的要害,是针对强大的敌手,不采取直接对攻的笨办法;而是迫使集中强大之敌分兵自救,对手只要按照己方的战略意图被迫分兵,那么己方就朝着胜利的目标取得了一大半。只要对手被迫分兵了,那就是被牵住了牛鼻子。 对手分兵是因为我方战略选择上的“攻其所必救”。所以选择的进攻点,价值一定要大,大到对方舍不得放弃。有的时候。己方选择进攻的目标价值过小,或者敌方判断其防御固若金汤,于是就变成了“攻其也不救”。这样就没有达到围魏救赵的战略目的。 围魏是手段,但救赵也不全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要彻底消灭敌人。只有彻底消灭了敌人,才能一劳永逸的达到“救赵”的目的。 所以在执行“围魏救赵”这一战法时,己方最后之出击,还要选择在敌方救赵而不得,心态狂躁,军心不稳,士气低落之时。这样取得的战果才能更大。
前两天,讲了《三十六计》的第一计“瞒天过海”,今天讲第二计“围魏救赵”。 围魏救
杨阜与过去
2025-01-13 20:29:38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