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人民币美元汇率,为什么选择在香港发行国债? 众所周知,汇率市场本质上就是货币互换市场,比的就是谁手里持有的对方筹码多。当今社会,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所有货币互换的中间物,有且只能是美元,也就是说,目前的汇率战争,比的就是谁手里的美元多,谁的汇率就会越高。 既然如此,央行为什么不拿手里的美元,直接在离岸人民币市场当中,用美元直接采购人民币,从而实现人民币美元汇率的拉升呢?要知道,我国可是美元外汇最多的国家,而且之前我国迅速抛售了3千亿美债,我们手里的美元外汇就更多了。 这里需要换另一个角度来解读,免得有些人听不懂,就来肆无忌惮的辱骂我。一个国家持有美债,也就相当于,这个国家以美元作为抵押物发行的本币。抛售美债也就有两个基本目的,一个是本币出现通缩,影响经济发展,另一个是提前将外汇占款发行的本币回收,外资想要跑路,就把美元给他们,提前做好金融防范工作。也可以代表,在国际贸易结算当中,不再依赖美元结算,也因为美元信用在不断降低,或者是美国恶意越来越明显,剔除一部分美元,来降低本国金融受制于美元影响的问题。当然,最直接最表面的原因,那就是美债信用的崩溃,尤其是旧债还新债的违约行为越来越多。 我们在回过头来看稳定人民币美元汇率的问题,也就清晰很多了。人民币结算是有两套体系的,一套是在岸人民币,一套就是香港的离岸人民币。与美元汇率直接挂钩的,又只是离岸人民币。这次在香港发行国债,就是收紧离岸人民币规模。当市场当中,人民币少了,美元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汇率市场当中就会呈现出,人民币美元汇率的上涨。 这样的操作逻辑,一方面说明,在岸人民币结算在逐渐走强,挤压了离岸人民币市场份额。另一方面说明,美国想要砸盘汇率,来凸显美元强势,缓解美元实际通胀的意图太过于明显。且美国在贸易问题当中的单边主义,彻底破坏了世界贸易的平衡性。因此,美元外汇地位再一次被美国背刺,那么缩减美元外汇储量,就是势在必行的了。之前不是还有人担心,我国持有1万亿美债,担心和美国搞不好关系,美国不还钱的了怎么办,这不就已经开始办了吗?是不是呢?某些亲美人士。 当离岸人民币总量缩减,也就意味着,美国在汇率市场当中,砸盘的工具变小了。换个角度来思考,如果离岸人民币总体不变,或者是扩大,我们就需要更多的美元储备来应对美国的不怀好意。所以,最聪明的做法就是,当美元结算需求降低时,美国信用不断突破底线时,离岸人民币总量必须降低。这样才可以降低金融风险,更有效地起到金融稳定的作用。而不是像日本一样,拿着美元疯狂的回购日元,这是典型的治标不治本的选择。 这套方法的另一套逻辑,那就是发展逻辑了。在我一年前的文章当中,也就是最早媒体开始炒作去美元化问题的时候,我就说的很清楚,我国国债规模太低,是严重不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一方面是因为资本逻辑,他们是不会用现金做生意的,都是会利用金融杠杆,衍生出来的货币进行交易的。也就是,国外资本赚取人民币之后,会选择购置人民币债务,再来银行系统当中融资,之后继续交易。这样的考虑是很周全的,一方面是,资本主导的贸易,大量都是投机行为,是不仅具有长期性的。其次,国际风云变幻莫测,美联储政策展现出攻击性,就算我国银行提供再高的信用,资本也是不会轻易相信的,唯独只要有国家主权债务的信用,是资本信任的。所以资本会以国债为出发点,来进行金融循环的,这是一切的基础。 再来看国家视角。美元之所以会强势,是因为美元具有其他货币不具备的优势,那就是抵押物属性。而这一属性,是美债为其提供的。这一点的核心在于,美债可以自由交易,其次更重要的是,美国可以无限量的超发美元。这一点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只要美元足够多,美国的军事存在越是霸道,这样既可以不用担忧违约问题,又不用担忧美元一无是处的问题。 如果人民币同样也有这样的属性,一方面扩大主权债务规模,一方面允许国债自由交易,其他国家就可以拿着人民币,作为抵押物发行本国货币了。尤其是在美元荒的背景下,人民币可以抵押发行货币,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本国外部通胀传导问题。这在投资领域,就是为全球资本提供了一个新的资本避风港。 如此解读之后,我们也就明白了,这次维稳人民币美元汇率,会选择发债,而不是选择用美元回购人民币的操作。而且,这样做还有另一个好处,西方国家的资本,从根本上对于人民币的态度是排斥的,这是人之常情。但他们对于和我国贸易,依然有核心需求。所以,我们选择的是暂时锁死离岸人民币流动性,来化解汇率危机。当西方资本展现出贸易核心需求的时候,我们再将债务收回,把离岸人民币给他们,这样做的灵活性,是要比教科书当中所阐述的工具,灵活好用太多了。 注意,这次是主权债务融资人民币,而不是美元。那用美元购买这些债务,决定权也是在我们这边的。也就是说,贸易一旦恢复正常,人民币是强势的。这可不是谁的汇率高来决定的,而是市场需求所决定的。
稳定人民币美元汇率,为什么选择在香港发行国债? 众所周知,汇率市场本质上就是货币
依柔谈国际
2025-01-07 12:06:53
0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