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在经济当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这一问题就像我之前所强调的,货币的利率工具,在美国和非美国国家当中,并不能按照教科书的理论一概而论。而美国的情况是,美元越是加息,美国的现金流就越充足,这与全世界所有国家都是相反的。但这里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美国各地方高度自治,这里可不是什么传统概念,而是美国独立时所成立的13个美国这样子的历史所造就。比如美国的亚特兰大美联储,就是美国南方经济的带头大哥,他们的政策往往与纽约美联储的政策是背道而驰的。而位于美国华盛顿DC的美联储,是人们普遍所认知的美联储,如果是美国民主党执政,那么美联储的政策与纽约基本上是一致的,也就与亚特兰大美联储是背道而驰的。 了解了这些基础背景之后,我们再来看国债的问题。先说我国国债的作用,传统意义上来讲,国债之前的作用是用于,收紧经济循环过程当中多于人民币流动性的工具,也就是平衡通货膨胀的工具。同时我国国债还有另外一个作用,那就是宏观调控。因为,了解经济学原理的人都是清楚的,自由市场往往是造成市场危机的罪魁祸首。也就是我经常提到的,在一个国家主体当中,某一个行业会出现资金过剩,造成通货膨胀,但有些人认为这是行业发展的热情,也是未来经济的方向。但同时也会造成某一个行业资金紧缺,出现通缩现象,也被人们戏称为夕阳行业,或者是将被淘汰的行业。这就是为什么,西方逻辑的经济发展当中,最终会呈现缺胳膊断腿的现象,也就是总会被受制于人,用悲观主义者的逻辑来表述,繁荣过后必然是衰退。这就是财富守恒定律,这样愚蠢结论出现的原因,代表人物奥巴马。 但是,以目前的背景条件来看,我国国债的功能有了新的变化,就比如最新发行的超长期特别国债。从本质上来解释,就是我国现在金融空转的现象很严重,需要将空转的资金从金融系统当中抽离出来,直接作用于实体经济。由于目前金融系统当中的倔驴思想太过于严重,所以超长期特别国债,只能以国家长期发展作为背书,来作为条件吸引金融系统当中的倔驴。 但是由于倔驴太多,导致资金体量庞大,一度造成我国超长期特别国债价格不断暴涨,收益率不断走低。这就会导致国债的根本性能发挥不出来应有的作用,也就是引导作用。也就是将市场所有的投资风险,都转嫁给了财政,这是严重不利于自由市场发展的。 就是因为这样子的现状,化解这一问题最优秀的办法是,创造新的经济循环模式,比如发展漕运。也是我经常所强调的,自由市场当中不听话的,不服务于社会的,都将被淘汰。 我们再来看美国国债的问题。人民币国债是符合教科书逻辑,只不过发展出了新功能。但是美债一直都是美元超发的核心工具。也就是人们所能想到的,美国财政部发行美债,由美联储买单。但是,从美联储的报表上来看,36万美债规模并不都是美联储所购买的,主力依然是美国银行。这就是很多人的认知错误,美联储本就是美国所有银行建立的产物,就跟我国的行业协会一样,所有的标准都是行业协会所制定的,而美元利率本质上来讲,也是美国银行行业协会所制定的标准。而很多人都在强调美联储是独立机构,而且美联储每年都在强调自己的盈利能力,虽然美债所产生的美元是信用美元,但这也丝毫不能掩盖美元超发的现实问题。 如此我们也就可以判定,美债规模的上涨,本就代表的是存量美元的上涨。但这在金融层面,往往被认为是优秀的选择,就像我国的逆回购工具一样。但这也不是美元超发的必然理由。 那么美债是否依然具有收紧美元流动性的功能呢?这是依然存在的。但美国人的操作方法是非常巧妙的,他将美国财政政策法案设立成普惠性质,但在操作实务当中又具有高度的局限性。比如,民主党政府执政,法案资金就会倾向于民主党资本,到了共和党时期,就会倾向于共和党资本。又因为,美国对外宣称,美国不存在国有企业,所以导致很多人认为,美国的方式方法较为合理。但从实际出发,理论合理的破坏力,永远赶不上操控的破坏力。这就是美国媒体每一次宣传美国财政政策利好的时候,总是不会提及符合标准的企业都有哪些。 而我在之前就在强调,一份美债,会在市场当中拿走两份钱,这是美国金融高度自由所导致的问题。而这一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却总会被人认为是自由市场的选择。导致美国的核心问题是,美国未来的希望小型企业始终不能得到发展,进而导致美国这几十年来产业规模始终无法实现扩张。这就是资本主义逻辑的保守特性。 再简单点来解读,每位有严重的经济失衡问题,也就是有些行业钱太多,而有些行业钱太少。如此也就导致,美联储也好,还是美国财政部也好,他们的政策统一性越高,给美国经济的伤害也就越大。同理可以参照欧洲中央银行,这就是为什么欧盟内部会出现如此大的发展失衡问题。而移民问题也是这样子的逻辑所导致,也就有了移民主义国家。 在金融领域当中,任何一项工具功能被无限扩大之后,都将成为破坏性工具,国债同样也是如此。经济的繁荣是需要多方参与的,这就是我上一篇文章为什么会提及矫枉过正的问题。
国债,在经济当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这一问题就像我之前所强调的,货币的利率工具,在
依柔谈国际
2025-01-01 13:05:40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