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双一流”的高校发展战略,没有之前的“985和211”牌子硬。 十年前,党中央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发展战略,用“双一流”取代90年代风行的985和211,这本来是一件有利于高等教育更好更高效发展的新举措。但十年过去了,虽然在高等院校的建设中,它也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在社会上,在老百姓的心目里,始终无法取代985和211的地位。群众衡量大学办得如何,还是习惯于用985和211,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985和211,有固定的名单。它确立于20多年前,只有就不再增加,也不减少了。这个名单里的高校,基本上就是全国最好或较好的,虽然也有少数是照顾进来的,但一般在老少边穷地方,一个地方就那么一所大学,大家也能接受。而“双一流”建设的名单却不固定,是隔几年要评一次,是大权在中央掌握的动态名单,这本身就有点“繁琐”,群众不容易记住,招生单位也要时时调整。 其次,还在于这个动态名单,不见减少只见增加,越来越多,一多就不值钱,那么大家就会觉得,后来加入的“双一流”是水货。其实,有的后加入的高校,比如国科大,并不水,质量相当高。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地方,就是“双一流”里,同一所高校的一流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关系。结果就造成了同一所大学里,有的学科(专业)属于“一流”,有的就不属于一流。本来这是高校内部的发展竞争和自我调整,但造成的结果就是在钢铁学院里,只有冶金专业是一流,在河海大学里,只有水利专业是一流,其他的专业就不是一流。弄得在一个学校里面,还分嫡出和庶出。这也是用人单位、考生及家长等无所适从的。 人民群众喜欢的方案,其实就是简单的,容易掌握的方案。方案复杂,增加“寻租”的可能,那人民群众就不满意了。
为什么“双一流”的高校发展战略,没有之前的“985和211”牌子硬。 十年前,党
杨阜与过去
2024-12-27 21:33:3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