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张应村位于青岛胶州市里岔镇东北部,距镇驻地约6公里。东与寺西村、西与赵家岭村、

念寒评评你好趣事 2024-12-27 08:17:43

东张应村位于青岛胶州市里岔镇东北部,距镇驻地约6公里。东与寺西村、西与赵家岭村、南与赵家庄、北与梁家屯相邻。南官河在村前由西向东流入洋河。全村有兰、赵、刘、张、任等姓氏。兰、赵、刘姓人口较多,分别占24%、19%、18.8%。 据《卢氏家谱》记载,700年前,卢姓由铺集镇南龙池村迁来立为“卢家村”。 600年前刘姓迁此落户(何地迁入不详);清乾隆五年(1740)兰姓由即墨迁入;清道光二年(1822)赵姓由胶北迁来。据《增修胶州志·古迹》对张应院报恩寺的记载,“寺中有古碑卧地。因地邻张应,故名张应院。寺为元朝至正元年(1341)修建”,说明张应村建立于该寺院之前。该村1938年前称张应村,1966年改称东张应村。 东张应村清代属济实乡;清宣统三年(1911)至民国初期属宝华区;1929年并 入胶县第五区:1947年属胶河县朱郭区:1953年属胶县第十六区;1958年9月属卫星人民公社;1959年属胶县张应人民公社;1984年属胶县张应镇;2012年12月至今属胶州市里岔镇。 东张应村曾有两座庙宇和一座古墓。三官庙位于村中,传说元顺帝时(1320—1370)卢姓家族筹资修建,占地750 平方米,坐北朝南,大殿中央是三官老爷塑像,殿堂的屋顶是“神上神”(传说中的姜子牙)塑像。大殿前面约30米处是高大的拱门,上面是菩萨阁,阁内有观音菩萨塑像,拱门外两侧各有9块大青石,每块都有千斤重。大殿正北30米处是娘娘殿。1951年神像被捣毁,大青石被运到常官河东侧埋在了沙里,并拆除了娘娘殿。1958年拆除了菩萨阁和拱门,1968年三官庙大殿被拆除。 关公庙位于村西,传说卢姓始祖筹资修建,面积有十几平方米。1951年被拆除。古墓位于三官庙、关公庙中间偏南百米处。相传明万历年间(1573—1620),曹汶(原胶南境内)张二风外出路过卢家庄(现张应),发现此地处于交通要道,就设法在此买下一块土地,建造了较为高档的店铺,招待过往客人。几年后,张二风祖上过世,在此修建“张氏先茔”。原先的店主变成了守墓人。1951年春天,墓地被扒,棺材中的女尸早已腐烂,据说男尸却保存完好。“张氏先茔”的前面是一条繁华的街道,过往客人都称之为“张茔街”。后来演化成了“张应村”,也就是 现在的东张应村。 东张应村流传着头名状元蓝田的传说。蓝田(蓝姓世祖)是明朝头名状元,英 俊潇洒,文采超凡,但在皇帝公开选驸马时落选。皇帝不忍蓝田伤心,问他有何要求。蓝田没加思索脱口而出:“我想让皇上给盖座金銮殿。”皇帝立刻应允,并委派蓝田亲自监工。时间不久,皇帝临场视察,发现武朝门已很快盖好了,不由惊叹蓝田之超凡才干。皇帝惊叹之余,对蓝田想法之高,欲盖金銮殿之举感到担忧,遂下令停工。蓝田着急万分,怎么哀求皇上都不再恩准。叹道:“山东不出小蓝田,再中状元难上难!”一气之下,离开人世。

0 阅读:0
念寒评评你好趣事

念寒评评你好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