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作业不达标遭老师极端处理,家长如何智慧应对 近日,朋友的孩子因拼音书写不够

山里记食美 2024-12-12 15:32:01

孩子作业不达标遭老师极端处理,家长如何智慧应对 近日,朋友的孩子因拼音书写不够工整,作业竟被老师当场撕毁,同班还有几位孩子因作业未达标,铅笔也遭遇了被折断的命运。我查看了朋友孩子的作业,对于一个刚步入一年级的孩子而言,书写已经相当不错。 老师的要求是否过于严苛?难道一年级的孩子就应该写出如印刷体般的文字吗?即使孩子书写未能达标,老师完全可以通过让孩子重写一遍来纠正,为何非要用当众撕毁作业本、折断铅笔这种极端手段呢? 就在我与朋友讨论此事时,视频软件推送了一条关于“老师为何要撕学生作业”的视频。视频中的博主是一位退休教师,他引用埃里克森认知发展理论来解释这一现象,认为老师是想通过激发孩子的羞愧情绪,来激励他们更加勤奋学习,避免形成自卑感。 然而,这种解释真的站得住脚吗?那些经历过作业本被撕、铅笔被折的孩子,真的会因为羞愧而奋发图强吗? 朋友的孩子显然是个反例,他原本对语文充满兴趣,但自从作业本被撕后,便对语文作业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视频评论区也涌现了许多家长的共鸣,他们的孩子同样因为类似经历而害怕上学。 显然,撕作业本、折断铅笔并非有效的教育方式。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这种依靠羞愧感来驱动的做法,弊远大于利。 作为家长,我们虽然不认同老师的做法,但也不能直接质疑老师,让孩子陷入两难境地。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呢? 深入剖析埃里克森理论 首先,我们来审视一下那位退休教师引用的埃里克森认知发展理论。该理论认为,6-12岁孩子面临的主要发展冲突是“勤奋对自卑”,孩子在学校若能不断取得成就并受到奖励,将形成乐观、进取、勤奋的性格;反之,则可能形成自卑感。 然而,从这一理论中,我们可以推导出的是:要想孩子积极进取,就需要让他们不断取得成就并受到鼓励。那么,如何让孩子获得成就感呢?是通过指出他们的不足来激励他们,还是通过肯定他们的优点来鼓励他们呢? 家长的正面激励实践 我在辅导儿子写作业时,曾对这两种激励方式进行了对比测试。当我直接指出儿子书写不好的部分并要求他重写时,他表现出了明显的不情愿和抵触情绪,重写的效果也并不理想。而当我采用先肯定他写得好的部分,再引导他改进不足的方式时,他则表现出了更高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作业质量也有了显著提升。 这一实践结果证明,通过夸奖孩子做得好的细节,激发他们的成就感,再用成就感驱动他们改进不足,是一种更为有效且持久的教育方式。这种方式能够让孩子在感到自己有能力做好某事的时候,产生继续做好的意愿,从而形成“越前进越自信,越自信越想前进”的良性循环。 家长的应对策略 如果你的孩子也遭遇了类似的情况,回到家中,你需要做以下几件事: 安抚孩子的情绪:首先,要理解并接纳孩子的感受,告诉他你能够理解他当时的害怕和羞愧。一个温暖的拥抱,往往能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安慰。 在挫折中寻找亮点:拿出被撕毁的作业本,仔细寻找孩子写得好的部分,并给予肯定和鼓励。这不仅能重建孩子的自信,还能帮助他走出自我否定的阴影。 与老师保持沟通:在尊重老师的前提下,与老师保持积极的沟通。可以告诉老师你会重视这个问题,并采取措施帮助孩子提高。同时,也请老师多鼓励孩子,给予他更多的正面反馈。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既能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能帮助他们从挫折中汲取力量,不断进步。

0 阅读:3
山里记食美

山里记食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