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子村位于青岛胶州市洋河镇西南部,距镇驻地7公里,东靠高家山,西靠山洲水库,南邻南官庄,北邻神山屯。村庄地处丘陵,全村有徐、刘、杜、陈、高、杨、王、崔等姓氏。刘姓人口较多,占80%。 据说,明永乐年间(1403—1424),刘姓从张应移来定居,因村西原有一天然石门,故称石门子;另一说是该村曾有古庙,庙门用石头砌成,故称石门子。清朝中期王姓从薛家沟、另一刘姓人从洪河川(杨家山里)来此落户。随后张、杨、徐姓相继迁来。 石门子村清代属胶州济实乡;清宣统三年(1911)属胶州宝华区:1929-1944年属胶县第四区;1948年属胶县艾山区;1950年属胶县第十五区:1955年属胶县艾山区:1958年属胶县艾山人民公社;1984年属胶县河西郭乡;1994年属胶州市董城乡;2001年起属胶州市洋河镇至今。 村中曾有一座寺庙,据说这座寺庙与艾山、东石、西石的寺庙均为北魏时期建立,1958年修建山洲水库时,古庙被水淹没。在庙的西侧有一座耶稣教堂,当年有瑞士传教士在此传教,建国后被拆除。1952年村里正式成立民办石门子村小学,安排在村中寺庙上课。1974年村里筹建校舍8间,成立石门子完全小学,后合并至官庄小学。上世纪50年代,村人创办了戏班,演出优秀传统剧目和现代京剧,每到农闲或节日,为该村及周边村民义务演出,倍受人们欢迎。 1930年5月,艾山上的土匪多次向石门子村要粮要钱,最后竟恬不知耻的要“一沓”(旧时12个为一沓)姑娘,村民忍无可忍,跟土匪展开斗争,最后杀了土匪数人,村民也受伤2人,最终将土匪赶了出去。 据传,石门子村崔氏家族原来相当兴旺,有人在外做大官,家境富豪。崔氏家族鼎盛时期其住宅前有一大湾,水深碧绿,因此在这里养了99头水牛,奇怪的是每次将水牛赶下水,就变成了100头,村民觉得这是块风水宝地。后来有人传言说“崔家待要好,须得石门倒。”崔家人信以为真,于是就将石门推倒,从此崔氏家族就开始衰败。刘氏家族慢慢兴旺起来,大湾慢慢淤平了,人们又觉得这个地方有邪气,于是在大湾淤平之地建了一座庙堂,称为“三清殿”,里面供奉关羽、包拯、海瑞三尊木质雕像,其余为泥质雕像,青州姓杨的道士曾在此修炼,以镇此地邪气。“三清殿”今已不存。
石门子村位于青岛胶州市洋河镇西南部,距镇驻地7公里,东靠高家山,西靠山洲水库,南
念寒评评你好趣事
2024-12-10 20:15:4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