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良乡村位于青岛胶州市里岔镇西部,距镇驻地约7公里。东与沙南庄、高福庄相邻,西隔

念寒评评你好趣事 2024-12-10 20:15:44

后良乡村位于青岛胶州市里岔镇西部,距镇驻地约7公里。东与沙南庄、高福庄相邻,西隔胶河与胜家庄相望,南与后朱陈沟村、薛家洼村接壤,北与皇姑庵村、沙河村相邻。现有赵、张、刘、王、李等姓氏。赵、张、刘姓人口较多,分别占65%、13%、12%。 传说该村村民的祖先明代自山西洪洞县迁来立村(姓氏无考)。村庄坐落在南朝时期修建的梁王埠以北,故取名“梁乡”。建国后,村名逐渐演变成现在的“良乡”。后良乡村、良乡一村、良乡二村、良乡三村同属一个自然村。 后良乡村(原良乡村)清代属招贤乡;清宣统三年(1911)到民国初期属郑城区:1929年属胶县第六区;1945年解放后属胶高诸边区办事处;1947年划入胶河县属沙河区:1953年划归胶县属第十七区:1955年属沙河区:1958年9月属跃进人民公社1959 年属胶县里岔人民公社:1984 年属胶县里岔乡;1993年9月起属胶州市里岔镇至今(1968年,良乡村的第四、五、六生产大队划为后良乡村;后良乡村从此成为独立的行政村)。 该村曾有两处古迹。一是关公庙,位于村东(建筑年代不详)。此庙建筑雄伟,占地几十亩。庙正中塑有关公像,关兴、周仓护其左右。二是梁王埠,始建于南朝梁武帝萧衍年间,位于村东50米处。相传梁武帝笃行佛教,故在此地筑台朝觐志公高僧。志公高僧圆寂后,骨灰葬于埠上,埠高约20米。此埠于 1970—1980年代被村民取土破坏,夷为平地。 反季节蔬菜是该村的特产。天寒地冻时,大棚中种植的黄瓜、茄子、芹菜、西红柿、扁豆等蔬菜正是采摘季节。现在,温室大棚发展到140多个,大拱棚发展到680多个,占地近200亩。 1940年四月十五日(农历)日军大举进攻良乡,国民政府县长徐明山带领3个连队撤离。全村人也逃离家园,躲避战火。日军的大扫荡使该村1400间房屋被烧毁村民家中的粮食、畜禽所剩无几,15位村民在日军炮火中伤亡。日军扫荡良乡时,那天正赶上一位村民的奶奶出殡,棺材还没有埋好,全家人就跟随众人往西逃跑避难。敌人撤离,许多村民无家可归。然而,该村民家一切完好。或许是因为家里死了人,日本人怕犯忌讳,没有抢掠和放火吧。

0 阅读:0
念寒评评你好趣事

念寒评评你好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