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眼里,吃东西不仅仅是吃“营养”,也是吃“性味”。
有的人无辣不欢,那他吃进去的“辛”“热”就多,久了体质就容易偏热,即使受寒了,没两天也会化火而咽喉红肿化脓等。
有的人爱吃生冷水果之类,吃进去的“甘”“寒”就可能多(一般水果都是偏生冷而甜,当然也有热性的水果,比如我一年都懒得吃几口的榴莲),体质就容易偏寒且兼痰,容易腹胀大便不成型怕冷慵懒之类,吃什么都不容易上火。
或者其它。
中医主张饮食不要偏嗜,传说古时候皇帝遇到喜欢的不喜欢的菜都得吃吃,不能让别人琢磨出他喜欢吃什么,以防下毒。我个人一般是吃温和不刺激的食物,从大一开始就听老师的话,冬天带个保温杯上课上自习,一直到我毕业好几年,都有人记得有个又高长的又不丑的师兄带个保温杯去教室。
但现在好多人就有饮食偏嗜,自己给自己下“毒”。所谓毒药,无非就是性味刚猛。药物次之;所谓食物,就是性味不如药物的那一大类。你长期喜欢吃某种食物,吸收了大量偏寒偏热的“能量”,那就是可以说是自己给自己下毒。
我们要学皇帝,喜欢的不喜欢的都吃吃。不然就要挂号请中医“补偏救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