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爱情》里,老丁想娶葛老师,组织不批准,和吴医助处对象,脸上被挠出两道血痕。屡次受挫的老丁,看着为他洗衣的德华,叹了口气:“咱俩一块过,我娶你得了。”
为何老丁就是娶不到有文化的老婆?
“你也知道我一直想找个有文化的,能陪我一起谈天说地,能聊点书本上的事,这是我年轻时候的梦想。”
可惜事与愿违,老丁没能实现琴瑟和鸣的婚姻梦想,而是娶了父母包办的媳妇,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王秀娥。
秀娥是个能干人,一手包揽所有家务,一连生养四个大胖小子,里里外外井井有条,伺候得老丁面色红润、精神饱满。
但老丁的心,还是时不时地飘到了隔壁。江德福的新媳妇安杰,是大家闺秀的风范,有大学生的文化水平,举手投足都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风采。
再看看自家媳妇,嗓门大,说话糙,动不动还撒泼用头来顶老丁,直逼得老丁退到墙角,有理也说不清。他心里羡慕着老战友,向往着安老师。
原本以为生活也就这样了,谁料好好的秀娥生第四个儿子时难产,孩子落了地,她却撒手人寰。几年之后,老丁开始考虑再婚。
自打老丁带着四样上了岛,德华就上了心。安杰想帮小姑子牵红线,被江德福泼了冷水:“老丁一心想找个有文化的,以前是包办婚姻,现在好不容易自由了,他还能重蹈覆辙?”
果不其然,德华的好,老丁视为不见,转身与葛老师谈起恋爱。
葛老师活脱脱一个安杰的“低配版”,漂亮,斯文,有文化,还能教书。在那个贫瘠的小岛上,葛老师也算鹤立鸡群,的确是老丁的理想对象。
结婚申请都递交了,婚还是没结成。葛老师是渔霸的女儿,出身问题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坎。如果要结婚,轻则影响仕途,重则丢了工作。
江德福鼓励老丁,要不再争取一下。老丁喝着闷酒,退缩了:我上有七八十岁的老爹老妈,下有四个嗷嗷待哺的小子,我要是没了公职回了老家,拿什么养活他们?
江德福在安杰面前显摆,你看看,不是谁都像我,可以为了爱情奋不顾身。
当年江德福要娶安杰,也遭到了组织的强烈反对,甚至告诉他,结婚的后果就是回家种田。江德福一咬牙,坚持非娶不可。
有人说,老丁太“怂”,如果他敢拼一拼,就不用看着葛老师远去的背影伤感。但老丁的“怂”,就是中年人最大的现实。
一家老小的生计、前途都压在他身上,一旦没了工作,老人看病怎么办?孩子上学怎么办?原本可以有的安稳生活又该怎么办?
江德福那时候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单身汉,没有父母和孩子的责任,他有为爱情勇敢的资本。可老丁只能为了五斗米折腰。
还有人说,老丁其实也不爱葛老师,要不怎么遇到困难就分手,分手了马上就找了吴医助。如果他肯多等几年,和葛老师也能开花结果。
其实,老丁的薄情正是他的清醒。对老丁而言,爱情真的没那么重要,踏踏实实过好日子,回家有口饭,孩子有人带,才是关键。所以,能娶到葛老师固然好,若娶不到,李老师、张老师、王老师都可以考虑。
老丁为什么和吴医助也没能成?不是因为吴医助隐瞒了二婚的事实,也不是因为吴医助娇纵蛮横,是因为她一气之下把四样推倒在地,对孩子不好,才是老丁不能容忍的。
经历了这些曲折,老丁满心疲惫。德华却重振旗鼓,唱着“东风吹,战鼓擂”,高高兴兴又到老丁家操持家务去了。
看着德华勤勤恳恳的背影,老丁认命了。德华就像第二个秀娥,能伺候好他,能照顾好孩子,甚至能任劳任怨地帮他带孙子。
老丁的选择,与爱情无关,他向生活妥协了,成全了德华的一片心意,平平淡淡地过了三十年安稳日子。
老丁的婚恋故事,透着现实的凉薄,写着人生的无奈,却也有着务实的美满。留不住的人,得不到的爱,抓不住的梦,不过是生活的常态。与其纠结各种不如意,还不如臣服于现实,把握住那些属于自己的。
用户10xxx06
男人找对象第一原则就是对自己有利,什么垃圾